曾經(jīng)的全球造船業(yè)“老大”——韓國船廠目前手持訂單所能滿足的工作量僅為1.5年,已經(jīng)降至歷史新低,而造船業(yè)“新貴”——歐洲船廠的這一指標卻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4.2年。而中國和日本造船業(yè)這一指標也不容樂觀,仍在不斷下降。與此同時,隨著手持訂單量不斷消耗,全球140多家船廠或?qū)⒃诮衲昴甑浊敖桓锻耆看昂竺媾R停產(chǎn)。
克拉克森在近期發(fā)布的報告中稱,通過將手持訂單總量除以上一年的完工量(按CGT計算),以此得出手持訂單未來所能滿足的工作量這一指標。手持訂單所能滿足的工作量是衡量一家船廠的重要指標。盡管這一指標依靠的是前一年的交付數(shù)字,因而無法捕捉船廠產(chǎn)能的變化、也并未計算延期交付和撤單的影響,但這一指標依然是衡量造船業(yè)健康狀況的一個有效手段。
1.5年!韓國船廠手持訂單工作量降至歷史新低
根據(jù)克拉克森的報告,目前,全球船廠手持訂單降至只能夠滿足未來2.3年的工作量,不過,這一數(shù)字依然高于2012年最低點時的2.1年。其中,韓國船廠手持訂單未來能夠滿足的工作量降至歷史新低,僅為1.5年,相比2014年的最高紀錄減少了49%。與此同時,中國船企手持訂單目前能夠滿足未來2.4年的工作量,這一數(shù)字相比2014年減少了49%。日本船廠手持訂單能夠滿足未來2.6年的工作量,相比2015年的最高紀錄減少了32%。與亞洲相反,歐洲船廠手持訂單量目前能夠滿足未來4.2年的工作量,年初至今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增長了8%。
2025年!歐洲船廠手持訂單交付時間最長
影響未來工作量指標的因素很多,而中日韓三國手持訂單量所能滿足的未來工作量大大減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船訂單枯竭。特別是在中國和韓國,新船交付量居高不下更進一步削減了其手持訂單所需的工作量,自2016年年初以來中韓兩國手持訂單量分別下滑了36%、44%(按CGT計算)。與此同時,歐洲船廠手持訂單量所能滿足的未來工作量不斷增長反映出其在郵輪領(lǐng)域的領(lǐng)先地位,目前歐洲船廠手持訂單交付安排已經(jīng)延續(xù)至2025年。另外,日本船廠接單量和交付量相對較為穩(wěn)定,這也有助于其未來工作量指標保持在穩(wěn)定水平。
39%!144家船廠將在今年年底前交付全部船舶
克拉克森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5月1日,全球共有369家活躍船廠(手持訂單量中至少有一艘1000+GT在建新船)。在這些船廠中,只有44%約162家船廠于去年或今年接獲了新船訂單,39%也即有約144家船廠將在今年年底之前交付完手持訂單中的全部船舶,僅26%的船廠手持訂單交付安排延續(xù)至2018年之后。舉例而言,如果2017年全球新船訂單量水平和2016年一樣低迷、假設(shè)全年船廠交付量約為3300萬CGT,到2018年年初全球船廠手持訂單量將降至僅能夠滿足不到未來兩年的工作量;即使2017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同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2018年年初手持訂單量也依然只能滿足未來2.3年的工作量。
對于大多數(shù)造船國而言,隨著全球手持訂單量的減少,各國未來工作量指標也在持續(xù)下滑。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新船訂單的枯竭和交付量的相對穩(wěn)定。未來,隨著手持訂單量能夠滿足的未來工作量繼續(xù)減少,船廠正面臨巨大壓力,必須努力提高手持訂單量。
克拉克森在近期發(fā)布的報告中稱,通過將手持訂單總量除以上一年的完工量(按CGT計算),以此得出手持訂單未來所能滿足的工作量這一指標。手持訂單所能滿足的工作量是衡量一家船廠的重要指標。盡管這一指標依靠的是前一年的交付數(shù)字,因而無法捕捉船廠產(chǎn)能的變化、也并未計算延期交付和撤單的影響,但這一指標依然是衡量造船業(yè)健康狀況的一個有效手段。
1.5年!韓國船廠手持訂單工作量降至歷史新低
根據(jù)克拉克森的報告,目前,全球船廠手持訂單降至只能夠滿足未來2.3年的工作量,不過,這一數(shù)字依然高于2012年最低點時的2.1年。其中,韓國船廠手持訂單未來能夠滿足的工作量降至歷史新低,僅為1.5年,相比2014年的最高紀錄減少了49%。與此同時,中國船企手持訂單目前能夠滿足未來2.4年的工作量,這一數(shù)字相比2014年減少了49%。日本船廠手持訂單能夠滿足未來2.6年的工作量,相比2015年的最高紀錄減少了32%。與亞洲相反,歐洲船廠手持訂單量目前能夠滿足未來4.2年的工作量,年初至今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增長了8%。
2025年!歐洲船廠手持訂單交付時間最長
影響未來工作量指標的因素很多,而中日韓三國手持訂單量所能滿足的未來工作量大大減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船訂單枯竭。特別是在中國和韓國,新船交付量居高不下更進一步削減了其手持訂單所需的工作量,自2016年年初以來中韓兩國手持訂單量分別下滑了36%、44%(按CGT計算)。與此同時,歐洲船廠手持訂單量所能滿足的未來工作量不斷增長反映出其在郵輪領(lǐng)域的領(lǐng)先地位,目前歐洲船廠手持訂單交付安排已經(jīng)延續(xù)至2025年。另外,日本船廠接單量和交付量相對較為穩(wěn)定,這也有助于其未來工作量指標保持在穩(wěn)定水平。
39%!144家船廠將在今年年底前交付全部船舶
克拉克森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5月1日,全球共有369家活躍船廠(手持訂單量中至少有一艘1000+GT在建新船)。在這些船廠中,只有44%約162家船廠于去年或今年接獲了新船訂單,39%也即有約144家船廠將在今年年底之前交付完手持訂單中的全部船舶,僅26%的船廠手持訂單交付安排延續(xù)至2018年之后。舉例而言,如果2017年全球新船訂單量水平和2016年一樣低迷、假設(shè)全年船廠交付量約為3300萬CGT,到2018年年初全球船廠手持訂單量將降至僅能夠滿足不到未來兩年的工作量;即使2017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同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2018年年初手持訂單量也依然只能滿足未來2.3年的工作量。
對于大多數(shù)造船國而言,隨著全球手持訂單量的減少,各國未來工作量指標也在持續(xù)下滑。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新船訂單的枯竭和交付量的相對穩(wěn)定。未來,隨著手持訂單量能夠滿足的未來工作量繼續(xù)減少,船廠正面臨巨大壓力,必須努力提高手持訂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