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第七艦隊消息,美海軍“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于日本當地時間6月17日凌晨2時30分左右,在日本橫須賀以南56海里附近海域與一艘在菲律賓注冊的商船ACX Crystal相撞。據路透社6月17日報道,該碰撞事件,已造成7名水手失蹤,包括艦長在內的至少3人受傷。
“大船優勢大”
日本NHK電視臺17日早晨從直升機上拍攝的現場視頻顯示,美國海軍艦艇右側出現嚴重損壞,這艘船在水中似乎靜止不動。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只接報后已經到場,拖船正將受損美艦拖回港口。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美軍驅逐艦出現漏水,但并無沉沒的風險。英國《金融時報》17日則稱,“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兩到三個艙室漏水,動力系統也喪失殆盡,而商船仍具有動力。
但是,第七艦隊的發言人之后稱,“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正依靠自己的動力,以3節的低速朝橫須賀港返航。其聲明還表示,碰撞發生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是“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右舷水線上下的部分均遭到破壞。
“這次相撞發生在右舷艦橋下方,是宙斯盾系統組件的重要部位,因此這次碰撞可能對雷達系統及重要管路造成重要損傷,后果應該是比較嚴重的。”海軍專家李杰對澎湃新聞表示。
發生碰撞的“菲茲杰拉德”號長154米,排水量8315噸;而菲律賓商船ACX Crystal長222.6米,排水量29060噸。
“一般而言,船頭和船尾會配備比較厚的鋼板,其他部位的鋼板則相對普通。由于兩艘船的噸位和尺度相差較大,根據圖片顯示的情況,應該是商船的艏尖艙側面撞向軍艦的駕駛臺及生活區。”從業多年的上海港引航站(船舶)引航員陳炎城對記者表示。
“由于商船比軍艦高大,所以軍艦出現的是舷墻以及上面往外突出的部分塌陷的現象,商船艏尖艙舷墻也可能發生變形。”陳炎城認為,大船優勢大,況且本次案例中商船是以最堅硬的部分撞擊軍艦的側舷,因此軍艦受損嚴重并不奇怪。“這和陸上的大集裝箱卡車與精致的小轎車碰撞是一個道理,與是否為軍艦無關。”
《金融時報》稱,“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艦長Bryce Benson及其他兩位傷員在碰撞中受傷后,已通過直升機轉移至橫須賀的醫院。
“當務之急是兩件事:艦船的安全,艦員的健康。”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上將表示,“我們對日本的支援表示感謝。”
碰撞為何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事件已并非第一次發生在美軍艦艇上。
今年5月9日,美軍宙斯盾巡洋艦“夏普倫湖”號與一艘韓國漁船在郁陵島以南約56英里的水域發生碰撞,但沒有傷亡。韓國海軍稱,巡洋艦“在國際水域進行常規行動”。
“實際上,美國海軍艦艇和民船相撞的事情并不在少數。”李杰表示,“就這次事件而言,美軍人員是否麻痹大意值得關注。”
李杰認為,相撞的一方是美國宙斯盾戰艦,相比于普通的商船而言,其擁有完善的導航設施,包括導航雷達、光電設備。一般情況下,軍艦上還有瞭望人員等。所以,其對海面情況的了解應該更強。
“目前絕大多數的船上均配備雷達、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VHF(甚高頻)等,但人為因素在碰撞事故中始終占主因——助航儀器僅僅供決策提供參考,目前的航海還無法做到基于助航儀器的測算而實現智能避碰。航行安全的主要還是人,即駕駛臺團隊。”陳炎城表示。
“但是,軍艦的AIS出于各方面考慮,很多時候是不開啟的。”陳炎城強調。
此外,航路繁忙等客觀因素也增加了碰撞的幾率。路透社17日報道稱,事發水域是商船進出東京灣的重要航道,那里是日本兩個最大的集裝箱港東京與橫濱的所在地。
李杰認為,駐日本的美國第七艦隊有不少的軍艦,而日本又是以海為生的島國,海運需求量極大,因此大量的民用船只與大量的軍用船只都增加了相撞的幾率。
“事發時間是凌晨兩點多,這個時間船員容易疲勞,加上海上一片漆黑,操作不好就容易相撞。”李杰表示。
那么,夜間常規航行,軍艦不需要打開信號燈嗎?
“當然需要開啟信號燈,這是國際海上避碰規則明確規定的。但軍艦倒不一定開,因為避碰規則針對的是普通商船。”陳炎城表示。
盡管如此,根據記者查詢,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并未規定任何船只(包括軍艦)享有航路上的特權,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大了軍用船只與商船碰撞的概率。
李杰表示,從美軍艦艇的碰撞部位是艦艇右舷可以看出,它應該是被動一方。但是,并不能據此確定菲律賓商船應付主要責任。如果菲律賓戰艦是直線行駛,而美艦斜線穿插,兩者也會碰撞,因此責任尚難劃定。
“大船優勢大”
日本NHK電視臺17日早晨從直升機上拍攝的現場視頻顯示,美國海軍艦艇右側出現嚴重損壞,這艘船在水中似乎靜止不動。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只接報后已經到場,拖船正將受損美艦拖回港口。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美軍驅逐艦出現漏水,但并無沉沒的風險。英國《金融時報》17日則稱,“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兩到三個艙室漏水,動力系統也喪失殆盡,而商船仍具有動力。
但是,第七艦隊的發言人之后稱,“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正依靠自己的動力,以3節的低速朝橫須賀港返航。其聲明還表示,碰撞發生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是“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右舷水線上下的部分均遭到破壞。
“這次相撞發生在右舷艦橋下方,是宙斯盾系統組件的重要部位,因此這次碰撞可能對雷達系統及重要管路造成重要損傷,后果應該是比較嚴重的。”海軍專家李杰對澎湃新聞表示。
發生碰撞的“菲茲杰拉德”號長154米,排水量8315噸;而菲律賓商船ACX Crystal長222.6米,排水量29060噸。
“一般而言,船頭和船尾會配備比較厚的鋼板,其他部位的鋼板則相對普通。由于兩艘船的噸位和尺度相差較大,根據圖片顯示的情況,應該是商船的艏尖艙側面撞向軍艦的駕駛臺及生活區。”從業多年的上海港引航站(船舶)引航員陳炎城對記者表示。
“由于商船比軍艦高大,所以軍艦出現的是舷墻以及上面往外突出的部分塌陷的現象,商船艏尖艙舷墻也可能發生變形。”陳炎城認為,大船優勢大,況且本次案例中商船是以最堅硬的部分撞擊軍艦的側舷,因此軍艦受損嚴重并不奇怪。“這和陸上的大集裝箱卡車與精致的小轎車碰撞是一個道理,與是否為軍艦無關。”
《金融時報》稱,“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艦長Bryce Benson及其他兩位傷員在碰撞中受傷后,已通過直升機轉移至橫須賀的醫院。
“當務之急是兩件事:艦船的安全,艦員的健康。”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上將表示,“我們對日本的支援表示感謝。”
碰撞為何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事件已并非第一次發生在美軍艦艇上。
今年5月9日,美軍宙斯盾巡洋艦“夏普倫湖”號與一艘韓國漁船在郁陵島以南約56英里的水域發生碰撞,但沒有傷亡。韓國海軍稱,巡洋艦“在國際水域進行常規行動”。
“實際上,美國海軍艦艇和民船相撞的事情并不在少數。”李杰表示,“就這次事件而言,美軍人員是否麻痹大意值得關注。”
李杰認為,相撞的一方是美國宙斯盾戰艦,相比于普通的商船而言,其擁有完善的導航設施,包括導航雷達、光電設備。一般情況下,軍艦上還有瞭望人員等。所以,其對海面情況的了解應該更強。
“目前絕大多數的船上均配備雷達、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VHF(甚高頻)等,但人為因素在碰撞事故中始終占主因——助航儀器僅僅供決策提供參考,目前的航海還無法做到基于助航儀器的測算而實現智能避碰。航行安全的主要還是人,即駕駛臺團隊。”陳炎城表示。
“但是,軍艦的AIS出于各方面考慮,很多時候是不開啟的。”陳炎城強調。
此外,航路繁忙等客觀因素也增加了碰撞的幾率。路透社17日報道稱,事發水域是商船進出東京灣的重要航道,那里是日本兩個最大的集裝箱港東京與橫濱的所在地。
李杰認為,駐日本的美國第七艦隊有不少的軍艦,而日本又是以海為生的島國,海運需求量極大,因此大量的民用船只與大量的軍用船只都增加了相撞的幾率。
“事發時間是凌晨兩點多,這個時間船員容易疲勞,加上海上一片漆黑,操作不好就容易相撞。”李杰表示。
那么,夜間常規航行,軍艦不需要打開信號燈嗎?
“當然需要開啟信號燈,這是國際海上避碰規則明確規定的。但軍艦倒不一定開,因為避碰規則針對的是普通商船。”陳炎城表示。
盡管如此,根據記者查詢,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并未規定任何船只(包括軍艦)享有航路上的特權,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大了軍用船只與商船碰撞的概率。
李杰表示,從美軍艦艇的碰撞部位是艦艇右舷可以看出,它應該是被動一方。但是,并不能據此確定菲律賓商船應付主要責任。如果菲律賓戰艦是直線行駛,而美艦斜線穿插,兩者也會碰撞,因此責任尚難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