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中國海軍新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與此同時,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在位于廣東東莞的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順利出塢下水。
2017年是中國制造的井噴之年,作為大國重器的重要構成,中國船舶的制造水平被世界持續關注。從軍艦到科考船,無論是軍用領域還是民用領域,越來越多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船只成功下水,標志著中國船舶制造業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國之利器” 雙雙下水
6月28日上午9時許,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里,隨著一瓶香檳酒在艦艏摔碎,新型驅逐艦鳴響汽笛,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本次下水的驅逐艦是完全由中國自主研制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先后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志性戰艦。
無獨有偶。今天,“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順利出塢下水。雙船下水,不僅是中國在船舶制造領域取得的突破,也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成果。
船舶制造 蒸蒸日上
據中國船舶制造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6—2022年)顯示,近10年來,中國船舶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占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今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軍事專家李杰認為:“目前我國在航母的設計技術上已經取得很多突破。”
今天下水的055型驅逐艦作為“完全中國血統”的戰艦,可能在不久后為首艘國產航母進行護航,同時充當核心指揮艦,率領驅護艦隊執行遠海作戰任務。
此外,隨著“海洋地質十號”下水,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保障工程配套裝備項目中的3艘調查船已全部出塢。該科考船投入使用后,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形成9船探海的新格局。這將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地質調查和科考船舶平臺,全面提升中國的海洋地質調查能力,也標志著中國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海洋強國 期待圓夢
在評價新型驅逐艦的積極意義時,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表示,“這次建造萬噸級驅逐艦將是中國海軍首次擁有此類驅逐艦,標志著我軍在大型艦艇總體設計和建造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實現了突破,也填補了我國在萬噸級驅逐艦設計和建造方面的空白。”
關于“海洋地質十號”對中國地質勘探和船舶業發展的影響,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鐘自然指出,“ 海洋地質十號 的成功建造提升了中國重點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能力,助力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同時為中國自主設計建造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在舟山召開全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當前至未來10—20年,中國的船舶工業要加快由大到強的轉變,最終實現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強國的宏偉目標。會議把這一時期定義為以調整轉型、全面做強為標志的船舶工業3.0時代。
船舶工業3.0時代的奮斗目標是建設世界造船強國。從中國自主研發的超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完工到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從國產大型挖泥船到國產驅逐艦和科考船的雙雙下水,中國的船舶工業一路乘風破浪。而中國海洋強國的百年之夢,也在這中國巨艦依次入列的時代,變得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