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全球深陷低迷的造船業再度將目光聚焦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來自日本商船三井公司4艘先進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以下簡稱LNG船)、價值約52億元人民幣訂單。這筆訂單成為今年國內造船業接到的最大訂單。
此前,滬東中華還拿下瑞典大西洋貨柜航運公司45000噸集裝箱船訂單和荷蘭思多而特·尼爾森公司38000噸化學品船訂單,勢頭強勁。從滬東中華的戰略布局來看,我們也能窺見一些中國造船業有望逆襲的“竅門”。
造船業持續低迷
2012-2016年,我國造船完工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16年造船完工量為3532萬載重噸,僅為2012年造船完工量的58%左右。2013-2016年,我國承接新船訂單量逐年下降,2016年為2107萬載重噸,不到2013年訂單量的1/3。
2017年1-5月,全國造船完工22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8.8%;承接新船訂單9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1.5%。,情況似乎略有好轉,部分船企訂單量回升,但這都是一些低價位訂單,并不能保障企業持續生存的基本需求。
打造符合行業發展的優勢產品
散貨輪曾是中國造船業的拳頭產品,但這種傳統產品在近年來遭遇巨大沖擊。過去8000萬元一艘的散貨輪,現在市場價格不到3000萬元,產品利潤遭遇“斷崖式下跌”。而與散貨輪等傳統船型相比,LNG船雖然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全球價格依然堅挺,未來前景十分廣闊。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計劃自2020年1月推行的新規宣布,全球范圍內禁止使用硫含量超過0.5%的燃油。而在目前一般船用燃料中的硫含量可達3%。Bernstein預測,到2020年,lng動力船數量將達到360艘,為目前在營LNG動力船數量的5倍。
滬東中華建有國內第一艘LNG船,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公司是全球少數能建造薄膜型LNG船的船廠,從2009年第一艘LNG船交付開始,已建成了13艘LNG船。此次巨額訂單中的LNG船,是滬東中華自主設計、將首次開建的第三代船型,它的噸位更大,能耗卻得以下降,同時密閉和絕緣性更好,能更大程度地減少液化天然氣在運輸中的揮發。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內造船企業不應該繼續因循守舊,抱定基本、老舊船型不放松,應該主動向高端船型、節能船型轉型,更好地對接市場需求,將傳統產品做成精品。
努力實現技術與工業革新
如今,造船業不僅是中低端市場處處廝殺,高端市場也競爭激烈。因此我國造船企業也要爭取不斷在極端制造領域取得突破,以技術和工業的革新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以滬東中華為例,2015年10月27日,其建成了世界首艘最大載重噸位的G4型集裝箱滾裝船“大西洋之星”,載貨量可達45000多噸,創造了七項世界之“最”,標志著中國“智造”有了爭雄國際集滾船市場的實力。2016年6月,滬東中華交付全球首艘“概念船”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目前,滬東中華已經設計了下一代化學品船,其難度更勝一籌,計劃在2017年9年開始建造。
整合兼并乃大勢所趨
訂單和利潤寒冬,再加上持續的價格戰,不得以讓一些船企謀求新的出路。2017年1月,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和國防科工局六部門聯合印發了《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船舶工業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世界級先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未來造船業有必要通過合并重組等方式,以減少惡性競爭和進行產業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