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11日在寧波表示,中國政府將加快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的航運政策,放寬外資國際航運市場股比的要求,加快航運服務業市場化,創新船舶登記管理辦法,加強航運市場有效監管,維護競爭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完善的海運服務網絡是海上便利運輸的基礎條件。”何建中表示,“我們既鼓勵中國的港航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服務范圍和領域,也非常歡迎境外投資者投資經營我國港口設施、設立國際海運企業、開辟或加密海運航線,共同推進海運大通道建設,適應國際經貿發展的需求。”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
7月11日上午,中國航海日論壇現場
在出席當日召開的“2017年中國航海日論壇”時,何建中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說,海運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載體和保障,需要在加強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的同時,加強海運發展制度、規則、政策、標準銜接融通等軟件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當好先行。
何建中表示,今后一段時間,交通運輸部將加強與沿線國家交通運輸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中國-東盟交通部長會議、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運輸合作分委會、中國-中東交通部長會議等多雙邊合作機制,在歐亞運輸連接、陸港合作等合作框架下,深化共識,推動務實合作。同時,加強與沿線國家有效對接,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作用,促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在推進海上運輸便利化方面,何建中說,經濟全球化要求海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運輸服務。國際海事組織針對國際海運發展新趨勢,在《1965年便利運輸國際海上運輸公約》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更加便利的新要求。中國作為《便運公約》的履約國,要主動適應新特點,以促進海上便利運輸、提高運輸服務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共同打造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運輸大通道,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何建中表示,中國政府將在三個方面推進海上運輸便利化。包括優化海運供給結構、優化港口供給結構和完善海運服務網絡。
他解釋說,合理的海運供給結構是海上便利運輸的重要基礎。“當前的國際海運市場最主要的問題,仍然是船舶運力過剩、供過于求的矛盾,需要世界海運界攜手應對,特別是海運企業要深入研究新常態規律,強化運力投放管理,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何建中說,中國雖然從航運總量上已發展成為世界海運大國,但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急待調整改革。
何建中介紹,下一步,中國將加快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逐步化解過剩運能,改善運力結構,研發推廣新能源動力船舶,提高船舶安全經濟、節能環保的水平。
在優化港口供給結構方面,何建中表示,圍繞促進區域港口協調發展的目標,將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推進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推動區域港口資源整合,化解局部地區供給過剩的矛盾,促進港口轉型升級,集約發展。同時,進一步開放市場。加快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的航運政策,放寬外資國際航運市場股比的要求,加快航運服務業市場化,創新船舶登記管理辦法,加強航運市場有效監管,維護競爭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何建中表示,交通運輸部支持海運企業開辟新的國際航線,加密航線班次,不斷優化全球海運網絡的布局,提高海運服務網絡節點的互聯互通水平。同時優化運輸組織。深化鐵水聯運發展,發展以港口為樞紐的聯運業務,暢通國際陸水聯運通道。優化江海運輸組織,加快推進江海聯運、江海直達、干支直達運輸,提高中轉比重,降低物流成本。以航運中心和主要港口為重點,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現代物流發展。加快以沿海和內河主要港口城市為節點的貨運樞紐建設,延伸和拓展港口物流產業鏈。
何建中表示,交通運輸部也將積極培育國際港口運營商,通過投資、參股、長期租賃等方式參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建設經營,逐步擴大中國-馬來西亞港口聯盟合作規模與領域。參與國際海運事務,為國際海運發展提供中國解決方案,大力推進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管理走向世界。
便利的口岸管理是海上便利運輸的有力保障。港口是國際海運的重要節點,只有加強世界范圍內的合作,共同改善海運航線上所有口岸的通關環境,才能有效提升海上運輸便利化的水平。
何建中表示,中國將加快推進“單一窗口”建設。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規范數據標準、統一技術框架、簡化單證格式、統一門戶認證等。制定實施國際海上便利運輸計劃,健全執法信息共享的合作機制。以“便利運輸電子口岸信息平臺”為依托,探索構建船舶新型通關的模式和管理體系,建設覆蓋所有對外開放港口的港航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和分布式港航信息交換共享系統,高效獲取口岸監管相關數據,快速送達信息服務。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物流信息共享聯程服務,建立口岸管理相關部門的執法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加強政務公開機制和信息平臺建設。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
論壇上,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說,“十二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海洋經濟在拓展發展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加快動力轉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7050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9.5%,增速為6.8%,高出同期國內生產總值0.1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石青峰表示,國家海洋局將進一步優化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經濟圈布局,沿海地區要尊重海洋自然屬性,從區位特點、海洋災害、產業基礎出發,明確劃定海域重點開發區,優惠開發區、限制開發區,把海洋經濟發展實現與本地經濟緊密聯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大部分屬于發展中國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在產業發展水平上同我國處于垂直分工狀態,擴大進出口貿易還有很大空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在論壇上認為,應充分利用大型船舶運輸成本低的特點,發展同亞洲、非洲、南北美洲的大宗物資包括礦石、能源、農產品、技術裝備等貿易,把沿海港口建成為現代化的物流樞紐,不斷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通過“買全球、賣全球”,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