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3000℃的藍色火焰從加熱炬里噴涌而出,厚厚的鋼板上,留下了紅色的印記。在滬東中華造船廠總裝三部的加工內場作業區,十幾位職工正弓著身子忙碌著,汗水濕透了工作服,留下兩種不同的顏色。
火工矯正將70毫米誤差縮至2毫米
身著白色長袖工作服、頭頂黃色安全帽,佩戴上專業的焊接眼鏡,還要套上一副厚厚的皮手套,光是穿戴整齊、勒緊繩帶,就能熱出一身汗來。昨天,申城迎來了又一個高溫日,在烈日的暴曬下,哪怕是早上8點半,走進復興島上的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三部內場作業區,也能感受到滾滾熱浪迎面襲來。除了高溫,在工作區域,嘈雜的器械轟鳴聲在耳畔隆隆作響,工作人員要互相說話,只能湊到耳邊,扯大嗓門吼上幾句。
“我們現在做的是大型船舶的尾門矯正工作。通過火工,讓鐵板受熱變形,再淋上水,鋼板的大梁就會收縮。循環處理后,就會恢復到理論的設計水準。”總裝三部加工內場作業區火工班班組長俞洪昌指著一塊被千斤頂頂起的大鋼板說道。“現在這塊尾門的大梁誤差大約有70多毫米,正常組裝的時候,要安裝尾軸,所有的孔都必須在一條直線上,誤差要控制在正負2毫米以內。因此,必須通過局部加熱,用水冷卻的水火加工,一點點矯正。每操作一次,大約能修正個5-6毫米左右,期間還會有一定的反彈伸縮。像這樣一塊12米長的鋼板,我們3個人大概需要4天時間完成全部矯正工作。”
加熱炬中心溫度超3000℃
弓下身子鉆到鋼板下,俞洪昌的工作必須要蹲著完成。三把加熱炬同時開工,竄出足有十幾厘米長的火苗。噴出的火焰將鋼板灼得通紅,俞洪昌抄起水管,朝著鋼梁噴射,鋼梁上一下子蒸騰起了白色蒸汽,水從梁上滴落,原本的冰涼的冷水,成了滾燙的沸水。
俞洪昌說,加熱炬的中心點溫度達到3000℃以上,工作時一般是三個職工各持一把,同時灼燒。“工作環境的溫度應該有50℃吧。”他笑著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事實上,每當澆完一次水,滾滾氣流帶來的灼燒感就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但這對俞洪昌而言,已經經歷了成千上萬次。
在船廠工作35年,他已經帶出了眾多徒弟,他們也都奮戰在業務崗位的一線,為國家的造船事業貢獻著力量。在俞洪昌看來,技術需要不斷革新的同時,也需要像他這樣的老一輩“船匠”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其實現在的工作環境比我剛進廠時已經好很多了,那時候什么都沒有,現在工作場地邊上有冷風機,還設置了白色的冷凍管用來降溫,走進密閉的艙室內,還有空調,已經是一種進步。”
超過40℃室外工作停止
“正常情況下,我們早上7點15分打卡,7點半準時到崗,下午是4點半離開崗位,一天工作8小時。這兩天40℃的高溫環境下,室外作業都停工了,室內的作業人員午休延長2小時。”俞洪昌說,到了高溫天,企業也安排了職工可以根據每天的工作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我們這邊早上6點半就有職工來打卡上班,最早的凌晨4點就來上班。只要確保每天的工作進度,職工可以根據工作的具體內容,進行彈性制工作。”
高溫期間,企業方面給每位職工發放了夏日的勞防用品。“氣溫超過30℃,都要發鹽汽水。具備條件的船舶已全部啟用船上空調,狹小艙室增加排風設備,生產現場增設冷風機,通過‘做兩頭、歇中間’的方法,避免職工在午間烈日暴曬時段作業。”滬東中華造船廠相關人士這樣說道。
據悉,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船廠還將職工收入和工作量直接掛鉤。俞洪昌介紹說,焊接工作是按照技術難度來計算所需工時的,如果一個項目比正常工時提前完工,職工就能獲得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