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目前造船產能嚴重過剩。當前的航運市場無法將“黃金時代”已造船舶完全消化,船舶數量不僅能夠滿足貨物往來的需求,而且大大盈余。業內人士指出,行業不景氣情況下,將有一批船企倒閉停產,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大型央企將生存下來,兼并重組弱小船廠。
上半年造船企業三大指標中,仍然是“兩降一升”:盡管造船完工同比增長57.4%,但承接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分別下降29%和30.5%。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造船完工2654萬載重噸,同比增57.4%。承接新船訂單115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9%,新承接訂單連續13個月小于完工量,6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284萬載重噸,同比降30.5%,比2016年底下降16.8%。我國大部分船企生產任務安排只能維持到2018年,2019年船臺(塢)空置率明顯上升,部分船企開工船舶嚴重不足。
2016年至2017年我國新接訂單數統計
盡管完工量及出口量猛增,但造船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卻出現下降。上半年,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50億元,同比下降6.6%。其中船舶制造產值810億元,同比下降16%,船舶配套產值128億元,同比下降17.2%。
盡管面臨嚴峻形勢,但上半年我國造船業加快轉型升級,成效明顯。不過,依然有三大難題尚未解決。
我國造船業的三大“攔路虎”——融資難、接船難、盈利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船舶工業平穩健康發展仍面臨較大挑戰。
融資難和融資貴是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由于金融機構對船舶工業的信貸政策持續收緊,貸款難度不斷增加部分企業因為無法及時得到銀行保函而丟失訂單。融資難和融資貴將提高我國船企的綜合成本,降低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阻礙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同時,低價競爭的現象依然存在,導致骨干船企增產增收不同步,面臨盈利難的問題。上半年,由于一些造船產能繼續向修船行業的轉移,部分停建廠區恢復運轉,一些“僵尸”修船設施的復活等社會投資增加和市場資源配置,導致2017年修船市場的產能有一定幅度增加,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低價競爭問題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