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項
報水位
這道工序是要由專人根據船臺末端的水尺讀數,用專用電話報給指揮臺,每隔10分鐘報一次水位,由副總指揮記錄在下水作業程序表上。
為什么有時候船下水選在白天,有時候選在晚上,有時候又選在中午呢?甚至有的人會覺得,這是為了要選個“黃道吉時”下水,以求平安順利,而給船舶下水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看,那里就是看水位的水尺!
確實也可以這樣理解,但這里所謂的“吉時”,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順應天道,尊重自然規律。因受季節和天氣變化不同,每天潮位都不一樣,因此,如果在白天下水需預測3天的潮位,晚上下水需預測2晚的潮位,預測時間從當天潮水表最高潮時間前約3小時開始測量,每隔半小時記錄一次水尺讀數,整理好后交指揮部,下水指揮組根據實際所測量潮高確定下水時間。
第二項
拆除中墩
船墩是分布在船下用來支撐船舶的一種工裝,在滑道中間的船墩稱為“中墩”,在滑道兩邊的船墩稱為“邊墩”。
這艘船有中墩173座,邊墩186座。在船即將下水的時候,要將這些船墩拆除,讓船身的重量全部壓到滑道上。
拆墩時,首先要由有經驗的操作人員把活動沙箱的保險銷子拔出,選好安全的位置站好,用鐵錘敲打沙箱的制動板,待沙箱面、枕木自卸,消除壓力,工作人員把沙箱面、枕木、木尖推平。
這里有個“沙箱”,顧名思義,應該是裝沙子的箱子,但事實上我們卻沒有看到沙子。據說過去造船的確是要用箱子來裝一些沙子壓在船墩上,拆船墩的時候,要把沙箱打開,讓沙子掉下來,使船墩降低。后來工藝技術進步之后,就改成了用可以自動滑落的鐵箱來替代沙箱,但是它的名字卻依然還是叫“沙箱”。
第三項
拆除邊墩
拆除邊墩跟拆除中墩是一樣的。拆完船墩之后,工作人員要立即將拆墩處的油漆補上,待油漆工補完油漆之后,由兩邊的聯絡員報給指揮臺。
當中墩和邊墩都拆完了,這艘船的所有重量就全部壓到了滑道上。這樣一艘5萬噸的船,自重有1萬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