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產能嚴重過剩,企業接單量大幅下滑,我國部分船舶動力機電企業大力開展非船裝備制造業務,以彌補主業不足導致的訂單缺口。然而,由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船配企業發展相關多元產業的道路充滿了風險與挑戰。鋼板等原材料成本一路高漲,后續訂單量少、價低,應收賬款和貨款“兩金”占用居高不下,合同付款條件越來越苛刻等因素導致企業資金壓力不斷增大,這些不利因素均使企業發展受到羈絆。同時,隨著“短、平、快”項目的增多以及日、韓等國外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船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極大考驗。大多數企業負責人坦言,面對“接單難”“盈利難”“貨款回籠難”的挑戰,企業完成全年任務面臨巨大壓力。
訂單缺口增大 產能閑置加劇
“今年年初以來,企業生產負荷不足,產值、產量同比分別下降33%、34%。”一家螺旋槳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市場持續低迷使企業接單更加困難。記者了解到,這在船舶動力機電企業中并非個案,今年年初以來,市場持續低迷,多數企業訂單缺口不斷增大,許多船配企業負責人對于完成今年全年目標任務均感到壓力巨大,對明年的生產計劃安排也深表擔憂。
同時,隨著訂單缺口逐漸增大,閑置產能進一步增加。 “盡管手持訂單中,多元產品的訂單量在增加,但這些項目量少、價低,加上船企要求延期交付的產品不斷增多,給企業的庫存也帶來了一定壓力。”一位船機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手持訂單量不足,企業明年的生產計劃還存在1億元的訂單缺口,生產車間一半的產能已經閑置,如果下半年還未簽訂單,那么企業明年上半年將面臨開工“斷檔”的風險。
此外,由于企業開工率普遍下降,為搶奪訂單,船配企業之間還出現了“最低價中標”的現象,這讓許多船配企業負責人深感無奈。一家機電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設備輔材天花板為例:當前純材料價格為90元/平方米、附加費用為10元/件、運費為5.5元、包裝費為2.3元/平方米、外包人工費為3元/平方米……所有原材料加起來成本價最低需要116元/平方米。然而,目前參與市場競標的產品中,很多中標價在108元/平方米左右。該負責人表示,在產能嚴重大于市場需求的形勢下,“最低價中標”已經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競爭秩序。特別是隨著原材料價格急劇上升,“最低價中標”將使企業面臨更大風險。
為克服上述不利因素,一些船舶動力機電企業負責人表示,搶訂單、求生存是當務之急。一些船配企業將經營重心調整為主要面向高技術船舶、高附加值和高質量項目,并對重點產品進行重點跟蹤;還有一些船配企業在現有產品類別的基礎上開拓新市場,多措并舉緩解船海主業訂單量不足的壓力,以盡早落實明年的生產任務。此外,還有些企業著力“練好內功”,在質量、服務、生產各環節加強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
對于今年下半年經營接單工作,業內專家建議,企業要加快拓展經營渠道,認真研究梳理目標客戶群各方面情況,做好針對性拜訪,千方百計早抓訂單、搶抓訂單。同時,要高度重視手持訂單項目的管理和船廠調試服務工作,嚴防“棄單”風險,堅定信心,全力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任務。
“兩金”占用嚴重 資金壓力驟增
當前,承接訂單量不足、生產任務不飽和對船配企業的生產管理影響巨大,固定成本壓降困難、產品價格持續走低、交付頻繁延期直接給 “兩金”壓降工作造成困難。此外,船廠生產計劃的調整、延期接收設備等生產經營中的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傳導至設備廠家,對船配企業的營業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也導致配套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兩金”占用現象不斷加劇。
“力爭今年年末,產品存貨余額控制在1.4億元以下;整機庫存控制在35臺以下;分別較年初下降18%和41%。”一家船機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表示,自去年以來,產品延期交付導致貨款回籠難現象進一步加劇,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不斷增加,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已達1億元。
與此同時,鋼材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新接訂單價格下降,合同預付款比例逐漸下調、貨款回收難等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直接導致船配企業實現持續增長、持續盈利的壓力增大。有船配企業負責人反映,當前,從接單到生產交付,有些產品的貨款回籠時間長達500多天。而且,隨著合同付款條件越來越苛刻,許多船配企業在一年內完成貨款回籠已成“常態”。此外,很多企業在發展非船裝備業務、開拓新市場的過程中還需要投入一定資金。一些船舶動力機電企業負責人表示,受各種不利因素困擾,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將面臨資不抵債的局面。不過,一些船配企業采用承兌期票的付款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應收賬款回收難的風險。
融資環境不斷“惡化”,也讓一些船配企業的相關訂單項目難以落地。一家船機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本以為企業將在陸用電站市場開拓中呈上升趨勢,但由于融資環境較差,許多金融機構“談船色變”,對船舶及船配企業的項目普遍推諉,導致一些意向性訂單半路“夭折”,對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企業完成全年生產任務面臨巨大壓力。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兩金”占用不僅導致企業資金風險上升,而且變相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建議船配企業細化采購計劃,在確保生產計劃準時的同時,縮短資金占用周期,并加大組織力度,加強產品成本質量管理,確保生產平穩進行并按期優質交貨,使資金盡早回籠。
加強風險管控 降本任重道遠
“原材料價格從今年年初以3%~4%的增幅急劇上漲,船企又不斷壓降成本,并要求延期交貨,在此形勢下,船配企業接單面臨更大的風險。”一家機電企業負責人表示,船企在建項目經常調整,導致船配企業生產計劃也被迫不斷進行調整,船配企業面臨船廠延遲交付的壓力和考驗。
此外,生效訂單交貨期的不確定性業給船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風險。一家螺旋槳制造企業負責人表示,按照合同交貨期,今年上半年企業計劃完成7個項目,交付28臺螺旋槳。但是,由于船廠進度延緩,客戶不愿意到工廠參加臺架試驗,該企業只交付了12臺機器。 目前,完工等待試驗的機器已經擺滿車間。針對這種情況,一些船配企業提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企業需定時定期討論手持訂單是否還存在延遲交付的風險,并由企業項目組根據船廠進度判斷是否調整上線日期。每個具體項目上線裝配前一周,再跟項目組確認是否開始,以避免船企延期交付,規避“棄單”風險。
對此,業內有關人士表示,面對如此形勢,船配企業要高度重視風險防控工作,在簽訂合同前要仔細分析市場動態,未雨綢繆,慎接“泡沫”訂單;要周密組織生產并嚴格管理資金,謹防因船企生產調整或撤單而引發的企業資金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