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全球第二大班輪公司地中海航運與第三大班輪公司達飛海運分別表示,將在韓國、中國船廠分別訂造11艘22000TEU集裝箱新船及9艘22,000TEU集裝箱造船合同。而身為全球第一大班輪公司馬士基航運首席運營官Søren Toft則表示,公司目前沒有訂造新船的計劃,不過,將會通過在公開市場購買船舶、租船或者并購等方式增加二手集裝箱船的數量。
近日,有消息稱,馬士基航運與民生租賃簽署了一項售后回租協議。該交易涉及5艘10,000TEU集裝箱船,總金額超過5億美元,船舶租期為7-10年。另悉,德國的北方銀行(HSH Nordbank)也參與了此次交易,不過具體細節尚不得而知。
近年來,中國金融機構逐漸成為航運業獲得資金支持的重要力量。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斯堪的納維亞ECT業務區域負責人喬珀.戈吉斯(Joep Gorgels)表示,中國的銀行逐漸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業務,而且這將成為一種趨勢。當歐洲的一些銀行選擇退出航運業時,勢必會有其他的銀行加入其中。
工銀租賃航運金融事業部執行總經理郭芳萌在此前的2017倫敦國際航運周上表示,2016年工銀租賃在航運板塊大約投資了30億美元,其中有80%的投資是在中國以外,而50%的業務與歐洲客戶有關;整個中國融租領域去年大約投入了150億美元。郭芳萌在另一個會議上也表示,由于許多船舶是在中國建造,尤其有一些船舶是需要出口的,因此為這些船舶提供融資支持的需求就很大。此外,國內的一些船廠,特別是建造大型船舶的船廠,同樣需要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比如中船集團最近與達飛輪船簽署了建造22,000TEU集裝箱船的協議。
今年以來,中國金融機構參與了多項船舶融資的交易。比如,今年7月,赫伯羅特與交銀租賃達成一項關于8艘8,000-9,000TEU集裝箱船的售后回租協議,交易的總金額為3.2億美元;今年5月,招銀租賃與Navig8 Chemical Tankers簽署了兩艘25,000載重噸化學品船的售后回租協議,涉及金額約為6,700萬美元;今年4月,Scorpio Tankers與交銀金融租賃簽訂了3艘MR成品油船(“STI Beryl”輪、“STI Le Rocher”輪和“STI Larvotto”輪)的售后回租協議,租期為8年;今年3月,Golar LNG與中遠海發完成了1艘LNG運輸船的售后回租交易,交易總金額約1.87億美元;今年1月,Excelerate Energy與招銀租賃完成“Experience”號FSRU長期售后回租交易,租期為10年。
中國的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支持往往比歐洲或美國的銀行便宜,且靈活性更高,因此,更受航運業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