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6歲船王張允中的勵志創業故事,如今身家21億美元。新加坡太平船務公司創始人張允中今年96歲,在2014年7月份發布的2014福布斯新加坡富豪50強榜單上,他以21億美元的身家排名12位。當然,他也是榜單上年齡最大的富豪。航運界盛傳,在中國改革開放前,若有運不了的貨或到不了的地方,中方都會找太平船務合作。1956年,張允中協助開辟了中國到中東國家的貨運航線。改革開放后,太平船務在華業務越做越好,如今在中國30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中國業務已占1/3,還有價值50億美元的80艘船在中國建造。張松聲說,中國的發展成就了太平,也促進了太平的在華投資,這是雙贏。
第一代船王:張允中
在全世界有海港的國家,幾乎都能看到KOTA字頭的集裝箱貨輪,它就是新加坡太平船務貨輪的標志。
成立于1967年的太平船務公司在全球運營50多條航線,200多艘貨輪穿梭10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港口,它在東南亞私營船務公司中排第一,全球集裝箱航運業中排第十四。
太平船務公司創始人張允中今年96歲,在2014年7月份發布的2014福布斯新加坡富豪50強榜單上,他以21億美元的身家排名12位。當然,他也是榜單上年齡最大的富豪。
年近半百始創業,逢天時地利,7年坐擁40多艘船舶。
不久前,記者在新加坡拜訪了太平船務的創始人張允中和他的兒子、接班人張松聲。
96歲高齡的張允中先生一頭銀發,慈眉善目,記者很難將他與想象中47年劈波斬浪的“硬漢”聯系起來。
1918年,張允中出生于福建金門一個大戶人家。為躲避戰爭,他隨家人來到新加坡。初到異國,張允中先在堂叔的貿易行當學徒,后在舅父的商行里工作。
其間,因為經常用小船運輸貨物四處販賣,張允中接觸到了船務,開始研究如何經營船公司。后來,他跟人合伙買了一艘二手帆船,開始到印尼做“物物交換”的生意。第一次出海,他用白糖換回了橡膠,但接下來不是海軍封鎖海面就是遇上海盜,最后損失慘重。
直到1948年張允中加入泰興源,他的事業才開始轉入正軌。泰興源創立了祺福船務,張允中任總經理。但這家公司僅做代理業務,張允中向老板建議購置船只,以突破外國人的壟斷。在祺福船務,張允中干了18年,幫助老板將一個以1000美元起家的公司,發展壯大為有37艘船、資產近億美元的公司。
1967年,49歲的張允中與朋友及兩個弟弟合伙,用600萬新加坡元成立了太平船務有限公司,購置了3艘近洋船,冠名時都以KOTA 開頭,在馬來文中意為“城市”。
現在來看,張允中的創業可謂既得“地利”,又逢“天時”。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東段,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被譽為“東方十字路口”,在此開辦公司,盡享“地利”,而于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百廢待興,正需要各種原材料開展國家建設,這給航運業帶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逢此“天時”,張允中在7年間就擁有了40多艘船舶,初步奠定了行業地位。
大力開拓在華業務,2/3員工是中國人,公司通用漢語。
航運業如同大海的波濤一樣,起伏難測。張允中的觀點是,海運波動性很大,“10年只有3年好”,要采取“穩健保守”的策略。只要投資不過大,發展不太快,即便市場走下坡,公司也能頂得住。
太平船務成立初期正逢其時,但不久后就爆發了石油危機,蘇伊士運河關閉,船舶無法通行。世界航運業陷入了不景氣階段,不少船公司倒閉。但此時的張允中卻與眾人背道而馳,他購置了一幢17層的商業大廈作為公司的總部,并大膽開拓新業務。
此時太平船務集中發展海外干散貨業務,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維系人脈。同時在低谷期低價購船,調整公司運力結構。當危機過去后,太平船務一下沖到了別人前面。
其實,如此高調的行事作風并不是張允中的經營慣例,他更多的是以“退讓”的姿態發起反擊。上世紀80年代初,航運業又迎來了低谷,張允中把公司的65艘船縮減為42艘,集中力量發展遠洋船和集裝箱船,運力反而增加了十多萬噸。
這位老船長的變通與敏銳,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體現得更加充分。2007年,張允中看到航運市場高峰期已持續數年,預感到航運低谷將近,于是放慢了發展腳步。公司在2007年縮減船隊規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公司“剎車”不買新船,正是放慢腳步讓太平船務降低了危機帶來的損失。
張允中高明的策略不單單體現在應對危機上,對于企業的發展,他的眼光更加獨到。張允中深知不能與跨國航運公司直接抗衡,于是轉而大力開發中國市場。太平船務是最早與中國開展合作的海外船公司之一,早在成立之初,太平船務就開展了中國業務。
如今在中國30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中國業務已占1/3,還有價值50億美元的80艘船在中國建造。
張允中膝下共有14個子女,其中五子張松聲是父親最得力的助手。
第二代船王:張松聲
年僅15歲的張松聲就以實習生的身份,登上一艘雜貨船,第一次與大海親密接觸。雖然他在航行中飽受暈船之苦,但還是為新奇的見聞興奮不已。從那時開始,張松聲就立志要從事航運事業。于是,在家人的安排下,他高中畢業后赴英國攻讀船舶設計,1979年返回新加坡。他從太平船務的最低層做起,逐漸嶄露才華,得到父親的認可。
1994年,張松聲正式出任太平船務董事經理。
張松聲繼承了父親的商業頭腦,十分重視財務管理、資料分析和現代管理技術。更重要的是,他有著和父親一樣的對大海的無限熱愛。“從事航運業是選對了行,因為我打心眼里熱愛這個行業。”張松聲曾這樣動情地說。張允中也看好自己的繼承人:“松聲從小就喜歡這個行業,對船很有興趣。”
在太平船務成立45周年慶典上,張允中正式辭去集團主席一職,徹底退出太平船務高層。有種觀點認為,家族企業交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下面的人肯做,上面的人肯放”。太平船務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張允中為人和善,身體很好,兩年前還常打高爾夫球,現在每天仍按時到公司上班,中午和管理層共進午餐。
說起父子間的分工,張松聲開玩笑說:“幾億美元的生意他要我決定,幾百元的開銷他管。”但有重大事情時,他都愿意聽聽父親的意見。張允中則說:“現在主要他們在做,我也在看。有問題時幫忙想。他們做得比較激進時,我會告訴他們不要沖過了頭。跑得太快,跌倒了就爬不起來;慢慢走,無論走上坡或下坡,都可以走得穩。”
對話張允中
問:促成你取得今天成就的主要性格特點是什么?
答:勤勞和節儉,但也要有拼搏精神。我雖一直強調穩健慎重,但有八分把握時就要當機立斷。做生意還是要承擔一定風險,但底線是要能虧得起。
問:白手起家的過程中,最大的犧牲是什么?
答:最大的犧牲是工作時間很長,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在打拼事業時,有時會感到很孤單。那時經常要獨自到國外談生意,總是一人獨來獨往,四處奔波,難免會有孤獨感。
問:對于今天想創業致富的年輕人,你會給予什么忠告?
答:年輕人想創業致富,首先得虛心學習,工作時一定要認真勤奮,還要學會節儉,因為賺錢不容易,不能任意揮霍。做生意一定要講信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接班人張松聲,在英國受教育能說流利漢語。
張允中的接班人張松聲,1955年生于新加坡,畢業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他說,自己兄弟8人、姐妹6人,都從小學漢語。父親是馬來西亞籍,但總說自己是中國人,說起故鄉福建,臉上就顯得特別幸福。
張松聲說,父親注重用善心和真誠有信團結人,公司核心價值也來自中國文化,就是:心正、靈活、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