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自由貿易港方案正在完善和報批過程中,其建設必將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揮更大作用,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新引擎。
過去5年,上海著力推動國際航運中心綠色發展、智慧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具體取得了哪些成果?張林認為,可以從海港樞紐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建設、郵輪港建設三大板塊進行盤點。其中,海港樞紐板塊最引人關注的是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的建設。今年年底,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將開港試運行,成為全球最大規模、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港區,港口的集裝箱從港區裝卸到碼頭運輸、倉儲均將實現自動化運作,生產作業實現零排放。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方懷瑾表示,洋山四期整個集裝箱碼頭全部建成后,港口通過能力將達到630萬標準箱。洋山四期工程能夠達到的運營效率將比傳統碼頭高很多。預計明年基本能夠實現400萬標準箱的吞吐能力。此外,上海港在“智慧港口”等方面也進行了很多探索。
在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看來,形成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港區一體運作模式是上海自由貿易港追求的目標之一。上海港呈現出的港口聯動、海鐵聯動、自動化機械、智能化信息系統等,都將是上海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先天優勢。
國際航空樞紐方面,上海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浦東和虹橋兩個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06億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9年排名全球機場第三。同時,航線網絡輻射能力不斷增強。
一位業內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上海港和上海兩大機場的效率提升,將為未來上海自由貿易港的高效運作打下扎實基礎。
上海“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提高國際航運中心綜合服務能力,優化提升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功能,到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預計達到4200萬標準箱左右。鞏固提升亞太航空樞紐港地位,到2020年,預計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左右,貨郵吞吐量達到400萬噸以上,機場中轉旅客比例達到15%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在綠色航運和智慧航運方面的不斷探索,以及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助力,將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譜寫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