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船率低 市場仍不景氣
近日,英國船舶經紀公司VesselsValue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在今年預定將交付的2440艘新船中,只有一半已經完成交付。這意味著,2017年僅剩最后兩個月,而手持訂單中還有1220艘原計劃年內交付的新船尚未交付。
中日韓三大造船國中,中國船廠交付比率最低,未交付數量最多。數據顯示,今年中國船廠已經交付了457艘新船,手持訂單中預定今年交付的新船還剩703艘尚未完成交付,也即交付率僅39%,還有61%未交付。日本船廠今年已經交付了308艘新船,還有132艘尚未完成交付,交付率為70%。韓國船廠交付了242艘新船,還有67艘尚未交付,交付率為78%,在中日韓三國中交付比率最高。
完成交付比例最低的是海工船領域。其中,今年預定交付的移動式海上鉆井裝置(MODU)僅有約10%交付給船東,還有多達90%尚未交付。預定交付的海工支援船中只有約20%已經交付,而海上施工船還有超過70%尚未交付。
VesselsValue稱,臨近年末,船舶交付速度通常會放緩,考慮到這一因素,預計許多船型的手持訂單中將有大量新船推遲至未來幾年交付運營。新船交付進度沒有跟上市場復蘇的進度,意味著船東接船的意愿依然不積極,同時也說明船市復蘇還遠未真正復蘇。
未來需“渡難關”和“做強船”
那么我國船企如何應對船舶市場的低迷現狀,在前不久,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在第五屆理事會上分析認為,全球造船業產業格局正發生微妙變化,歐美、中日韓和新興造船國家同臺競技,呈現出“橄欖型”的“三個陣營”競爭格局。同時,需求低位、調轉升級、創新驅動、融資難題、風險防控將成為中國船舶工業未來10~20年面臨的“五個常態”。“渡難關”和“做強船”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船舶工業面臨的和核心任務。
在去產能方面,近年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化解過剩產能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這項工作還是需要繼續推進;在跨界聯動方面,要進一步深化與漁業、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融合發展;在培育新動能方面,要以綠色引領創新,智能推動創新,產學研合作促進創新等方面作出努力;在配套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對品牌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在產業鏈方面,標準先行,推動發展服務型制造;在軍民融合方面,著重破除體制機制不健全、技術轉化率低、標準不統一的障礙;在融資方面,要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最大限度降低杠桿風險;在國際合作方面,要積極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國際產能合作模式,以開放、包容、真誠、學習的態度,參與甚至主導船舶行業國際事務。
郭大成表示,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始終瞄準渡難關和做強兩大任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既做加法,又做減法,保持了穩步發展。
面對新的船舶市場形勢,我國船舶工業應順應產業變革大趨勢,以推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為結構調整著力點,在夯實基礎的同時,開拓產業發展新思路,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努力促進船舶工業整體向中高端邁進。
積極政策出臺推動行業發展
受國際原油價格低迷、航運市場蕭條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船舶市場近年來持續低迷,船舶工業面臨巨大挑戰。郭大成表示,在這種形勢下,國家實施的海洋強國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長江經濟帶建設、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等重大戰略,都將船舶工業作為重要領域進行了具體謀劃和部署。
此外,國家有關部門近年來密集出臺了支持政策和措施,促進船舶工業向中高端發展,如發布實施《船舶行業規范條件》《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年)》《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關于金融支持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開展符合《船舶行業規范條件》企業評審工作,實施高技術船舶科研計劃、智能制造示范項目、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強基工程和專項技改,成立中國船舶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發布《中國造船質量標準》和《中國修船質量標準》,制定船舶團體標準等。這些都為船舶工業應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提升國際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為船舶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在各方的大力推動下,我國船舶工業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使我國世界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郭大成認為,我國船舶工業近年來主要在以下方面表現突出。一是國際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前列,國際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二是多措并舉消化過剩產能,兼并重組邁出實質性步伐,骨干企業優勢不斷擴大,產業集中度穩步提高;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四是降本增效扎實推進,管理水平明顯上升;五是國際產能合作積極推進,國際話語權不斷提高。
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
2017年以來,全球海運貿易較為活躍,船隊運力增長相對平緩,過剩運力進入消化階段,航運市場出現一定回暖跡象。郭大成認為,對于航運和船舶市場發生的這些變化,我國船舶工業應理性看待。他表示:“船舶行業是長周期的行業,只有航運市場持續復蘇,船舶行業才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
郭大成認為,我國船舶工業目前依然面臨很嚴峻的形勢,在發展中面臨較多的困難,如融資難、融資貴;海工市場仍然低迷,在手訂單風險加劇;手持船舶訂單量持續下降,連續生產面臨挑戰;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人力成本剛性上漲等因素疊加,大幅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拉低企業的盈利能力,影響行業平穩發展。除此之外,船舶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如造船能力供大于求問題仍較突出,品牌建設是薄弱環節,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船舶特別是海工裝備配套產品本土化裝船率較低,行業無序競爭時有發生等。他表示,我國船舶行業應直面這些困難和問題,在渡難關方面,應繼續大力推進去產能和去庫存工作;在由大變強方面,應在積極促進技術進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建設人才隊伍、完善產業鏈上發力。
在“做強船”方面,我國相當一段時間將處于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的階段,應是“最具潛力的發展中造船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