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老人
他為祖國的核潛艇事業三十年未曾回家,
離家正壯年,歸來已花甲;
他的一句話,足以成為當代青年之座右銘,
“敢做驚天動地事,甘做默默無聞人”;
他93歲高齡,一席發言
贏得了全場多次經久不息的掌聲;
今天,他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
贏得國家最高的尊重和禮遇……
他就是“中國核潛艇之父”、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 黃 旭 華
11月17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參加大會的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和全國道德模范代表。看到93歲的黃旭華站在代表們中間,習近平握住他的手,請他坐到自己身旁。
黃旭華,1926年3月生,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某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
1945年7月,黃旭華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船舶制造專業,開始毅然追尋“造船造艦”抵御外侮的報國夢想。
自1958年進入核潛艇研制團隊,到1987年以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的身份解密,30年間隱姓埋名。
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刊登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描寫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一時轟動全國。黃旭華把文章寄給廣東老家的母親。文章中只提到“黃總設計師”,沒有名字。但文中“他的妻子李世英”這句話讓母親堅定地相信這個“黃總設計師”就是她的三兒子。讀著讀著,母親嘴唇哆嗦起來,她沒想到,30年人間蒸發、被弟弟妹妹譴責“不要家”的“不孝之子”,竟在為國家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1994年,因其在核潛艇研制方面功勛卓著,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被媒體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2017年5月,黃旭華榮登“中國好人榜”。
2017年11月,黃旭華當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
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還沒退休。他仍舊堅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點半準時到辦公室。他說,自己要做年輕人的“啦啦隊”,為他們加油鼓勁,必要時出個點子。什么時候退休不知道,身體還可以干幾年。
前不久,老人還剛剛榮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盡管如今收獲了諸多榮譽,但在黃旭華的一生中,有長達30年的時光一直都是隱姓埋名,默默奮斗,甚至連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
經歷過抗日戰爭時期的黃旭華,面對當時落后貧窮的祖國,立下志愿,要科技救國。從上海交大造船系畢業后,他就開啟了與潛艇一生的緣分。
1954年,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首次試航,這種新武器的巨大能量,一度超出了當時人們的想象。4年后,我國也啟動研制導彈核潛艇。曾參與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的黃旭華,被選中參加研究。
研究開始不久,蘇聯宣布撤回援華專家。毛主席說出了讓黃旭華等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心潮澎湃的一句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
為了這句囑托,黃旭華全情投入到核潛艇的研制工作當中。在當時,黃旭華和同事們,連核潛艇的樣子都沒有見過,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外型是水滴型,美國在研制中謹慎地選擇了三步走,先采用適合水面航行為主的普通線型,再建造一艘常規動力水滴線型潛艇,都成功后,才結合研制成水滴型核潛艇。
而黃旭華認為時間緊迫,在與同事商定后,毅然決定將三步并作一步,直接瞄準適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方案。
“當時連基本的研制條件都不具備,就開始干了。”黃旭華回憶說。他和同事們大海撈針一般從國外新聞報道中搜羅有關核潛艇的只言片語,用算盤和計算尺計算核潛艇上的大量數據。為保證計算準確,科研人員分為幾組分別計算,結果不同就重來,直到得出一致數據。
在一窮二白的年代,黃旭華和同事們正是用這種土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
一次,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模型玩具,黃旭華喜出望外。掀開玩具窗戶,里面密密麻麻的“設備”,竟和他們一半靠零散資料一半靠想象畫出的圖紙基本一樣。“我們拆解分裝了一次又一次,發現跟我們推演出的設計圖基本一致。大家高興壞了!”
只用了十年,黃旭華和同事們就成功了。1970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第一艘核潛艇——091型攻擊核潛艇下水,4年后的建軍節,它被命名為“長征1號”,正式服役。至此,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2013年,黃旭華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是這樣寫的:時代到處是驚嘆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有這么一群人,
他們對事業,愛得癡迷;
他們對民族,愛得深沉;
他們對名利,卻淡然得如一陣清風。
有他們,是央企之幸,因為他們的精神是指引央企人勇往直前的圖騰;
有他們,是中華之幸,因為他們的默默奉獻,我們的民族脊梁才越來越堅挺,我們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越來越近!
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