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大國,為推動我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將建設海洋強國從生態文明建設移至現代化經濟體系部分,為我國全面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日前,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郁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要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倡議,做強做優做大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顯得至關重要,而積極培育與行業需求高度契合的高端船海人才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找優勢 探需求
重視人才培養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校,辦好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培育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源源不斷為各行業輸送“新鮮血液”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作為一所64年來始終堅持為國家戰略、國防建設和行業發展服務的高校,哈爾濱工程大學具有配套齊全的學科專業體系,是國家“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姚郁表示,學校圍繞國家戰略和國防需求,基于自身特色優勢,布局了船舶與海洋裝備、海洋信息、船舶動力、先進核能與安全四個優勢學科群,致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一流水準的船海人才,支撐國家海洋強國建設;培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華留學生,服務船海裝備制造業軟實力建設。
姚郁介紹,哈工程大歷來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在船海裝備制造業領域也一直具備深厚的技術儲備,是我國發展船海技術的重要依托力量。建校以來,該校為國家培養了12萬多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的技術領軍和高級管理人才,為引領我國船海領域進入世界舞臺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今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哈工程大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過程中,哈工程大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和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變化。”姚郁說,“面對高端船海人才的新需求,必須以未來發展的維度、置身于世界船海技術發展體系中去看待。”
找原因 探改革
構建研究型教學模式
當談到高校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時,姚郁指出了客觀存在的問題,大致概括為重理論知識傳授,輕視野能力拓展;重專業體系完整,輕跨界交叉融合;重理論教學環節,輕實踐實訓環節;重培養過程管理,輕培養效果評價。這些問題同樣也出現在高端船海人才的培養上,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和行業需求的契合度不高。他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發展需求“不同步”,導致信息分散不集中、資源未能很好整合利用等。船海裝備制造業是一個涵蓋了多學科、多行業的綜合性產業,為更好地滿足未來發展需求,有效指導高端船海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高校應該在拓寬學生綜合素質、國際視野、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等方面多下工夫。
要培育與行業需求高度契合的高端船海人才,姚郁認為,一流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養機制是基礎,深化教育管理服務模式改革是重要保障。他表示,不斷完善、創新教育教學體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要聚焦船舶行業發展重大需求,緊跟船海市場變化,構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學模式,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撐人才培養,促進科研與教學的有機融合。一方面,大力提升創新能力,推進培養模式改革,要聚焦學術能力,倡導多學科交叉培養;要對接市場需求,優化創新實訓體系;要健全創新教學體系,并有效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另一方面,要積極創新培養機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導向,開展創新性新工科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構建具有“三海一核”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專業課程體系,引入優質教育資源,開拓學生國際視野;深化校企協同育人,與企業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共建實習基地,建立企業全程參與的高端船海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