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造船業而言,剛剛過去的2017年意味著什么呢?從下表數據來看,2017年前11月,全球新接訂單量達到5952萬DWT,比起2016年的2742萬DWT增量超過一倍,回暖跡象明顯。
但是,有這樣一種說法:比起寒潮來襲的嚴冬,在“解凍期”渡過冰河才更加危險。同樣,在擺脫了糟糕的訂單“枯竭期”,全球造船業的危機遠未結束。
基于中日韓三國在全球造船業的中堅地位,本文將簡單描述整理近期三國造船業在“解凍期”推出的一些舉措。
中國:處理造船“壞賬”
對于中國兩大造船央企——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而言,其2017年的最大亮點無疑就是市場化“債轉股”,最大特點為針對造船資產的“壞賬”處理和財務優化。
具體來看,在造船資源上,中船重工旗下4家大型造船企業整合為兩家——山船重工整合入大船重工,武船重工合并青島北船重工打造“新武船”。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已并入上市公司中國重工,實際控制人為中船重工。
中船集團的造船資產并未全部納入上市平臺,僅外高橋造船和黃埔文沖分別通過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登陸資本市場,江南造船和滬東中華目前尚未上市。中國船舶主要包括外高橋造船、中船澄西的造船資產。中船防務直接控股廣船國際、黃埔文沖兩家造船企業,軍工業務相對發達。
截至目前,中船重工的市場化“債轉股”已經落定正在實施;中船集團緊隨其后,大概率延續中國重工開啟的市場化“債轉股”動作。
從中國整體造船業而言,2017年,加快優化經濟結構,繼續化解過剩產能。中船集團提出產能壓控和資產處置的行動計劃表,中船重工積極推進產能由1500萬DWT化解至1000萬DWT,中遠海運重工力爭實現產能由1200萬DWT消減至800萬DWT。在地區層面,江蘇省實現“去產能”300萬DWT;浙江省實現“去產能”250萬DWT;福建省實現“去產能”60萬DWT。2017年,中國造船產能結構進一步優化,過剩和無效產能進一步下降。
2017年,中國造船企業利用智能制造助力降本增效。煙臺中集來福士整合全球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約2000萬美元;金海重工“機器換人”降低綜合成本近40%;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制造智能化車間”項目入圍“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自動化生產線提高生產效率3倍;江南造船通過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新產品產值率達90.9%;大船重工小組自動焊利用率達到76%。
在關鍵技術上,2017年中國造船業也有突破。高技術船舶和特種船舶的自主設計系統集成和總承包能力進一步提升,關鍵配套設備本土化裝船率不斷提高,高速柴油機和吊機被列為首批“優質船舶配套產品目錄”,外高橋造船好望角型散貨船、江南造船雙燃料液化乙烯氣體運輸船、廣船國際中程運輸(MR型)成品油輪、黃埔文沖工程(工作)船等4項入選單項冠軍產品,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韓國:面臨資金難關
因為預期造船業環境將有所改善,韓國三大造船企業大幅上調2018年接單目標。
據韓聯社報道,現代重工將2018年的接單目標設定為132億美元,相比2017年的75億美元增長76%(2017年現代重工接獲150艘、100億美元新船訂單)。
三星重工將2018年的接單目標設定為77億美元,比2017年的65億美元增長18%(2017年三星重工接獲訂單28艘、69億美元,實際接單量同樣高于目標接單量)。
大宇造船2018年的接單目標超過50億美元(2017年大宇造船接獲20億美元新船訂單)。
韓國媒體預計,2018年韓國三大造船企業的訂單量將恢復至250艘左右,營業上的青黃不接有望告一段落,但資金上的難關卻是剛剛開始。
2017年12月26日,現代重工召開理事會,決定通過有償增資的方式,發行新股1250萬股,從而緊急籌措1.2875萬億韓元。現代重工明確表示,此舉是以改善財務結構、研究開發和無借貸經營為目標。但是市場解讀為,這一表態等于默認沒有可以立即使用的流動資金。同日,現代重工還公布稱,2017年四季度的營業損失達3790億韓元。
2017年12月6日,三星重工公布規模達1.5萬億韓元的有償增資計劃,主要是為應對大規模經營赤字。三星重工預測,在2017—2018年的兩年里,企業營業損失將達7000億韓元以上。
大宇造船在2016年獲得高達7萬億韓元的公共資金,但預計2018年一季度將出現赤字。
除了資金上的難關,韓國造船業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員工工資上調的挑戰。鐵礦石價格以及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勢必會提高船舶鋼板的價格,這些都將轉換為造船企業成本上的壓力。韓國政府上調最低工資也將導致造船企業負擔加重。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勞資雙方正在就津貼轉變為基本工資等工資調整案進行談判。
自2017年8月以來,原油價格增長20%左右,這將推動開發商對海工裝備的需求,意味著造船企業將可能獲得更多的海上鉆井平臺和其他海工裝備訂單。
此外,國際海事組織宣布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之下,大多數船東需要安裝減少硫酸化合物等空氣污染排放的裝置。由此一來,船舶價格將會上漲,老舊船舶的更換需求也會增加,這對于造船企業也是利好消息。
日本:結盟提升競爭力
伴隨著中韓兩國的崛起,主要依靠本土訂單的日本造船企業也不得不改變經營策略,或聯盟,或轉移產能,或分拆業務,以應對低迷的市場。
2017年3月底,三菱重工與今治造船和名村造船達成基礎協議,組建商船業務聯盟。6月,三菱重工與大島造船達成基礎協議,在商船業務上組成聯盟。三菱重工還與各合作伙伴簽署單獨的合同,明確規定聯盟將如何反映到具體的業務運營上。通過合作協議,三菱重工等合作各方通過聯合開發新船型和新技術、共享設計和員工、實現工程工具標準化和裝備共通化、靈活應用各企業建造能力等措施,實現優勢互補、追求協同效應,強化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獲得持續增長。
2017年3月,川崎重工公布船舶海洋業務結構改革計劃,計劃在2020年前將船舶海洋業務的稅前投資回報率提高到8%。為此,川崎重工提出將商船建造業務中心轉移至中國,強化中國合資企業一體化運營,將日本國內的船舶海洋業務規模縮減30%左右以及退出海工市場等多項措施。
2017年3月30日,三井造船宣布將從2018年4月1日開始轉變為控股公司體制,并將目前的三井造船分拆為船舶、機械和工程三家子公司。三井造船稱,此舉是為了使子公司能夠更加快速地響應未來的兼并收購等策略。控股公司將維持在東京的上市,而新設立的子公司將與三井海洋開發等已有的子公司一起作為控股公司的附屬企業。
日本造船業在信息技術以及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技術方面有著諸多創新,這也成為日本造船業與中韓抗衡的最大利器。
目前,日本造船企業正在開發的技術包括三維設計方案驅動的人工智能自動焊接技術、用于精密測量的激光技術以及在生產管理過程中應用集成電路標簽和無人飛機等。
三井造船正在協助日本船舶技術研究協會,開發一類能夠分析工人行動的系統。安裝在工作現場的數臺攝像機將通過光線的色彩和強度來把握工人正在進行什么樣的工作。這些結果將與搭載在工人智能手機中的感應器以及通信范圍、焊接設備和其他裝置上的射頻識別標簽等產生的數據相結合,確定工人的動態及位置。
常石造船正在利用虛擬現實模擬來升級涂裝工藝。使用大型熒光屏、3D眼鏡和噴槍,對屏幕投影的船體虛擬現實畫面進行涂裝作業,通過分析這一作業來判斷涂裝是否均勻,并將結果和改善區域反饋給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