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電力、藥劑、濾材,只需要添加一種神奇的材料,就可以對壓載水中的有害水生物及病原菌實行徹底清除,這種新型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或許不久之后就會誕生。
據悉,上海圣音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召開“壓載水新材料功能試驗成果新聞發布會”,推出BSC壓載水管理系統,該系統在基于BSC專利原理的基礎上顛覆超越了傳統的水處理工藝,從而實現了在無需電力、藥劑、濾材等條件下,對壓載水中的有害水生物及病原菌實行徹底清除,該系統的研制成功或將引發壓載水處理系統的一場革命。
傳統水處理效果不理想
自國際海事組織(IMO)于2004年通過《國際船舶壓載水及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以來,經過船舶工業界多年的探索,壓載水處理技術日趨成熟,相關產品市場更是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60多種壓載水處理系統面世或處于研制進程中,近20種壓載水處理系統通過各國主管機關和(或)IMO的認可,開始批量化生產。目前以傳統船舶工程技術所開發的產品類型如濾網式、空泡式、加熱式、化學式等對水處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引進成套產品和使用標準規范會大大增加了中國船東和船廠運營成本和管理風險。
上海圣音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從日本引進高新生物陶瓷復合材料,利用超微細化技術進行水處理試驗,效果良好,有望在近期打造出先進的新型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日前上海海洋大學船舶壓載水測試實驗室對該材料進行技術性能摸底測試實驗,結果表明:該產品在標準時間范圍內能夠明顯殺滅浮游生物及微生物,其去除率達到90%以上。該技術在無電力,藥劑和額外處理系統的條件下對水質處理效果明顯,適合于作為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的使用和應用開發。
獨特的觸媒技術
BSC壓載水管理系統的原理由三項技術專利組合而成。其核心部分為無光性觸媒技術和超電導離子化觸媒技術。BSC的成分和結構具備了在自然界里能讓水分子集團發生超微細化的“五種因素”的特性。在壓載水處理過程中被視為關鍵的水分子集團,在五種因素的影響下會向微細化傾向進展。BSC能取代這“五種因素”,充分發揮在使水分子集團發生超微細化時所需要的各項功能。BSC利用其原理及功效讓水分子發生超微細化后,在水體中生成時效性長且滲透性強的滯留型負離子,從而將離子化氧增加至飽和狀態建立起好氧環境,使在厭氧環境中生存的病原菌及藻類等有害微生物失去繁殖環境而自身分解不再復生。同時,艙底淤泥屬于整正離子化的有機淤積物,當其正離子在被水中的負離子吸引后,其粘度會減弱并發生軟化變為絮狀物。而此時的絮狀物被離子化,不易腐敗,且水質穩定。從根本上為維持壓載水水體自凈功能奠定了基礎。
BSC壓載水管理系統由單通型和吊裝浸漬型二種裝置配套而成。它通過將其物理原理與生物效應融為一體,對入艙前和入艙后的壓載水先后分別進行前置及后置處理。該裝置體積小,安裝方便,無需日常維護,且運行成本可忽略不計。適應新老船體在無需變更設計的條件下,進行安裝設置,即省工又省時。
安全性環保性極佳
BSC壓載水管理系統純屬物理方法,在壓載水處理過程中使用的材料是一種利用納米技術在1200°的高溫條件下燒結而成的結晶體,其主要成分為人工齒骨替換材。除此之外,還含有氧化鈦(光觸媒)、正磁性的鐵素體、反磁性的銠、以及膨潤型人工云母等復合而成。
BSC壓載水處理裝置,由于其自身具有發電與自凈功能,且只要將其安裝在壓載水進水管道口和吊裝在壓載水槽內,便即可對水體開始凈化運行。因此,不存在操作環節上的任何安全隱患問題。
通常,在壓載水的水質改良過程中,被視為關鍵的水分子集團,在五種因素的影響下會向微細化傾向進展。BSC具有在自然界里能讓水分子集團發生超微細化的五種因素的特性。并通過將其物理原理以及其所產生的生物效應融為一體,可在無需電力、藥劑、濾材等條件下,對入艙前和入艙后的壓載水分別進行前置和后置處理。使壓載水中的有害水生物及病原菌得到有效清除。由于在前置和后置處理工藝中主要使用的是無光性觸媒和超電導離子化觸媒技術,純屬物理效應。因此,對環境不會產生由此而引起的二次污染,從而達到對環境零負荷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