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藍圖由經濟發展局聯合多家機構與組織打造,從三方面著手推動行業轉型,包括尋找新增長領域、幫助國人掌握相關技能,以及通過創新和提高生產力,為未來復蘇做好準備。
海事與岸外工程產業轉型藍圖正式出爐,目標是助該行業在2025年取得58億元增值,并創造約1500份新工作。
新加坡貿工部長(工業)易華仁22日在裕廊鎮大會堂的商團中心宣布推出新藍圖,幫助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海事與海外工程業者,把握這一領域的長期發展機遇。
產業轉型藍圖由經濟發展局聯合多家機構與組織打造,從三方面著手推動行業轉型,包括尋找新增長領域、幫助國人掌握相關技能,以及通過創新和提高生產力,為未來復蘇做好準備。
本地有超過1000家海事與岸外工程公司。2016年,海事與岸外工程業為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貢獻36億元,雇有超過2萬3000名本地員工。
過去三年原油價格低迷,令該行業面對嚴峻挑戰,政府推出過渡性貸款計劃和國際化融資計劃,協助業者渡過難關。自2016年以來,這兩項計劃共催生近7億元貸款,上百家業者從中受益,八成是中小企業。
易華仁在致詞時說,未來全球能源需求預計持續增加,有助于重新平衡油氣市場需求。“我們對這個行業的長期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前提是我們能掌握精深技能,把握未來機遇。”
隨著世界經濟轉向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2021年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開支預計突破2800億美元(3703億新元),岸外風力發電市場規模也預計在2023年突破1300億美元。
這對海事與岸外工程企業來說是全新的增長領域。易華仁說,政府將為本地企業與這些新增長領域的國內外相關企業牽線搭橋,幫助他們尋求資源和合作伙伴,開拓新市場。
另一方面,當局也會支持業者投資先進制造業,如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從而提高生產力,降低人力依賴。
海事業商會設辦事處推動業者采生產力解決方案
為落實轉型藍圖,新加坡海事業商會設立行業轉型藍圖辦事處,推動本地業者采用生產力解決方案,大力創新并積極應對未來人力需求。
2016年10月以來,有超過300名專業人員、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通過專業人士轉業計劃(PCP)加入海事與岸外工程業。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勞動力發展局、經發局和標新局昨天聯合推出海事與岸外工程業技能框架,為業界制定技能、薪金和職業發展指南。
在職培訓計劃(Earn and Learn Programme)也會在今年推出機器人、自動化和物聯網等新課程,培訓更多在校生掌握更多未來行業所需技能。
造船及海事工程工友聯合會會長吳福華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目前本地海事與岸外工程業僅有三成員工是本地人。“我們希望技能框架和新課程推出后,能扭轉國人對這個行業的偏見,吸引更多年輕本地人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