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形勢向好
2017年以來,全球經濟回暖,經濟增速普遍加快,全球多家權威機構對2018年經濟增速保持樂觀態度。世界主流的能源機構和金融機構對2018年原油價格的漲跌預判存在分歧,但以看漲居多。有分析認為,環境監管壓力以及原油價格上漲將導致船用燃料價格回升,由此給老舊的低燃油效率船舶造成壓力,促使船東淘汰舊船,進而有望提升新船訂造的活躍度。
手持訂單量占船隊保有量的比重基本觸底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初,全球造船業手持訂單量占船隊保有量的比重(以DWT計)約為9.6%。其中,散貨船占比為7.5%,油船占比為11.8%,集裝箱船占比為11.9%,可見,三大主力船型手持訂單量占船隊保有量的比例基本達到底部。
去產能初見成效,但仍將持續
從全球造船產能變化看,去產能一直在持續,新船完工交付量從2011年的16719萬DWT下降至2017年的9878萬DWT;新船訂單量從2013年的17838億DWT下降至2017年的6000萬DWT左右。全球造船去產能是否已經到達底部?如果未來新船訂單量保持年均6000萬DWT的水平,則船舶工業去產能仍有空間。
此外,2017年手持訂單量與新船完工量的比例(即船廠生產保障系數)基本達到1997~2002年的蕭條水平。因此,對于全球造船去產能情況可以得出判斷:深度去產能工作已初步完成,但去低效產能仍在進行中。
造船市場呈弱復蘇態勢
船型細分市場復蘇差異較大
2017年,航運市場處于初步復蘇階段,2018年有望保持這一態勢。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2017年12月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海運量預計為120億噸,相比2017年的116億噸略微增長。運力供給方面,預計2018年全球新造船市場供給運力9010萬DWT,增幅達4.6%。其中,集裝箱船和液化天然氣(LNG)船運力同比顯著增加,供需壓力仍然較大。
整體來看,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供需關系邊際改善,2017年航運市場多項指標顯著回升,預計2018年航運市場將延續反彈趨勢,而造船市場預計整體呈現弱復蘇態勢。不過,市場回暖的基礎仍不牢固,船型復蘇差異較大。
1散貨船市場受益,供求趨于平衡
2018年,散貨航運市場整體需求和供給增速有望放緩,即使2018年無散貨船拆解,需求增速仍將略大于供給(有效運力)的實際增速。事實上,散貨船運力增速已跌至航運周期的最低水平,可以說,散運市場邊際改善確定性非常強。根據克拉克松對2018年散貨海運需求增幅的預測,運輸谷物與小型干散貨的中小型散貨船更受青睞。
此外,中國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美國萬億基建計劃開始實施,可能刺激新的貿易需求以及新航線開辟。
2油船市場靜待供求改善
盡管原油價格回升有望帶動北美和遠東原油出口持續活躍,但近幾年油船運力連續高速增長,油船運輸市場供需短期內恐難有明顯改善。目前,原油消費國原油庫存水平依然較高,且由于油價回升,海上用于儲油的運力釋放,抑制了油運行業需求的增長。同時,鑒于2017年油船訂單大幅增長,預計已提前釋放了2018年部分訂單,不過希臘船東素有“抄底”傳統,能否引發油運巨頭掀起訂購熱還有待觀察。
2018年將有大量VLCC交付,占全球VLCC運力的6.6%,占油船船隊總運力的2.6%,運力供給壓力較為明顯。不過,蘇伊士型油船和阿芙拉型油船由于經營靈活性較強,故可能存在機遇。成品油船方面,亞太地區仍然是全球煉油能力最強的地區,但隨著煉油產能向中東和北美等原油產地轉移,以及煉油廠繼續規模化發展,成品油船將呈現一定大型化趨勢。
3集裝箱船市場迎來運力高峰
隨著經濟復蘇以及消費能力的穩步回升,近幾年來,集裝箱船市場的基本面幾乎是三大主力船型市場中最好的。不過,從手持訂單的交付計劃來看,集裝箱船市場改善和復蘇仍然不容樂觀。2018年,全球將有90余艘10000TEU以上大型集裝箱船交付投入運營,幾乎是過去5年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26艘為20000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將給市場帶來極大沖擊。
過去幾年集運市場發生的幾件大事將繼續影響未來市場的中期發展。第一,新聯盟體系的建立以及韓國最大航運公司韓進海運破產帶來的市場份額重新分配;第二,馬士基航運集團受到網絡攻擊遭受巨大損失,對集裝箱船安全提出要求。此外,還應注意的是,船舶大型化對停靠港口能力帶來挑戰,未來支線箱船船隊可能存在較大更新空間;美國政府減稅政策一旦落實,可能進一步給市場帶來利好。
4海工裝備市場略有積極信號
2017年底,國際石油價格一路升至67美元/桶,盡管國際主流能源與金融機構對2018年原油價格走勢預測有所分歧,但大部分機構仍然認為油價會至少保持在50美元/桶盈利線之上。同時,有消息稱,包括埃克森美孚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內的主要油氣公司近年都開始簽訂、開工新的海工能源生產項目,積極的市場跡象已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