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航洋工程技術與裝備博覽會(CM2018),于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正式拉開大幕。
CM 2018由中國船舶行業協會、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中國船級社、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船東協會與振威展覽集團聯合主辦。其坐擁北京,輻射全球,以國際尖端水準,檢視中國海工裝備領域最新科研成果,以開放包容之姿,搭建國內外海工裝備市場高端合作平臺。北京海工展(CM)先前已成功舉辦七屆,現已成為亞洲范圍參展企業最多、涉獵領域最廣、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海工裝備展。
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博覽會(cippe218)也于3月27日同步開展。記者從展會前方了解到,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余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逾100000平方米,開展當日來訪的專業觀眾超過45000人。
船級社:實施海洋強國戰略 海工裝備功不可沒
海洋工程裝備是人類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活動中使用的各類裝備的總稱,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經略海洋,裝備當先。”早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已明確提出“陸海并重”的戰略方針。十九大更是將“全面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提上日程。當然,建設海洋強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無論是認知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還是管控海洋,必須以海上力量作為物質和技術支撐,而海上力量的載體就是海洋裝備。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原油供應量持續增長、油價整體企穩上行的大背景下,受限于陸上石油開采不足、海外石油引進不暢,海洋油氣資源的開采利用迫在眉睫,國內海洋工程裝備也迎來其發展的黃金期。
據悉,海洋鉆井系統、動力定位系統、深海錨泊系統、大功率海洋平臺電站、自升式平臺升降等多個細分領域均有知名企業參展。部分企業具備深海鋪管系統、深海立管系統等關鍵系統的供應能力。除去海洋資源開發,另有為數不少的海洋生態建設裝備現身展會,這與國家“開采與保護并重”“加速產業結構優化”的戰略不謀而合。
“我國國內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空間廣闊,行業進入景氣高峰期。”中國船級社的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
海外企業:以世界前沿科技 贏全球最大市場
2016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成交額為24.8億美元,中國成交額占全球份額的47%,幾乎占據半壁江山。中國現已成為海洋工程裝備全球最大市場。
開展當日,來自德國、美國、法國、英國、韓國、挪威、意大利、俄羅斯、芬蘭、丹麥、西班牙等18大國家展團現身CM 2018。
法國Tech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美國McDermott公司和Subsea公司等歐美一線品牌如約參展,就其壟斷的海洋工程裝備運輸與安裝、水下生產系統安裝和深水鋪管作業領域尋求企業合作。來自韓國的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現代重工和SEX造船等企業,則將世界領先的鉆井技術帶入中國市場。
“歐美企業在裝備設計與高端制造領域世界領先,韓國、新加坡在總裝制造領域展業占據一席之地。”來自國際展區的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
“海洋油氣的開采是未來趨勢,亞太地區海洋資源豐富,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巨大。積極尋求日本、中國、韓國、印度等地區的對話與合作,特別是中國海工裝備市場,發展迅猛,期待與中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全球知名在線環保儀器生產商--英國RIVERTRACE ENGINEERING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RIVERTRACE ENGINEERING所生產的在線紅外水中油分析儀主要服務于全球的石油勘探、海洋石油平臺、水質、環保等領域。
本土企業:國內市場穩扎穩打 積極尋求國際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指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迅速,初步具備部分深水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建造能力。
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船重工、中船集團、中國船級社為代表的“中”字頭企業應邀參展。身為能源、船舶領域的“國家隊代表”,他們就海洋資源的勘探與可持續發展、海工裝備的引進與研發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為本土企業走出國門做出表率。
“在國際合作中要突出雙贏理念,努力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貿合作新秩序。”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前董事長傅成玉在開幕式致詞道,“中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物質、管理基礎及國際化運作經驗。在國際合作中,企業應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積極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樹立中國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這樣,企業的生命力才能長盛不衰。”
為響應國家產業一體化戰略、持續提升水下安裝能力,以泰康重裝、精銦海工、惠爾海工、中航泰達、天津安固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巨頭也悉數參展,帶來管道、泵閥、鉆井、自升式平臺等多個細分領域的最新產品。
“我們的訂單大多來自國際市場,訂單的產品也越來越豐富,”中航泰達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這表明,我國海工裝備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不斷提高。”
《船舶與海工》:機遇與挑戰并存 綠色與高效并重
雖然我國海工裝備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技術基礎仍較薄弱,與歐美、韓國、新加坡等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近五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海工裝備產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海工裝備實現跨越發展。其中,自升式鉆井平臺和海工輔助船市場,本土企業市場份額居于全球第一。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海洋裝備產業存在總裝造船產能嚴重過剩、配套技術落后、產業體系不全,海工產業仍小、設計能力薄弱等問題。”《船舶與海工》的記者在談到我國海裝發展現狀時如是說。
黨的十九大的報告指出,建設海洋強國,基本條件之一是海洋經濟高度發達,經濟總量的比重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條件之二,即是重視海洋生態資源的保護。海洋生態建設與海洋資源開發并重。
油價低迷的“寒流”已經過去,低碳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經濟、高效、綠色、智能成為未來海工裝備產業的發展主題。加快船舶與海洋裝備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發展“綠色技術”和“深海技術”為著眼點,培育我國海洋工程裝備新興產業,是本土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主動作為,加強溝通,了解市場需求;抓住機遇,加強研發,攻克技術難題;尋求合作,共享資源,做大國際市場。”《船舶與海工》為中國海工發展提出以上建議。
振威集團:以展會為杠桿 撬動海工未來
“促進國際合作,服務國家戰略!”振威展覽集團總負責人在開幕式現場對外致詞道。展會是行業發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行業前沿技術在此聚集,行業發展大勢在此呈現。作為海工裝備領域首屈一指的行業盛會,CM 2018有望帶來上千項海裝領域最新產品與技術,并促成上萬家海裝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CM 2018涵蓋無人機及水下裝備展區、海洋防腐展區、智能工業和工業通信展區、可燃冰勘采技術與裝備等多個專業展區,挪威烏斯坦、法國波邦、荷蘭凡諾德、中國遠洋、中海油服、中外遠長航集團、中遠船務等全球知名船東組成專家采購團現身展會現場。
“力邀全產業鏈科研機構與企業參與,打造買采一體化、供需全面對接的高端專業平臺做貢獻。”CM 2018項目負責人對外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