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界網3月28消息,臺灣長榮海運(2603.TW)發布2017年業績財報,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1506億元新臺幣;全年稅前凈利潤為74.48億元新臺幣(約合16.04億元人民幣)。
此前,長榮海運董事長張正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經過多年不景氣,去年貨量增加比預期多,表現在平均水平之上。今年經濟溫和成長,雖供需尚未完全平衡,但長期供需是樂觀健康。今年最大挑戰是全球貿易保護政策,可能出現正反兩面影響,在負面沖擊部分,可能造成全球貿易量縮減,沖擊海運全球運量,進而對長榮海造成影響。
數據顯示,從航運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 2017年,國際航運市場延續回升態勢,供給過剩得到抑制,班輪公司經營業績普遍改善,但國際航運市場總體仍處于低迷的長周期。集裝箱船舶大型化和經營聯盟化趨勢持續加劇,班輪公司兼并重組更加頻繁,集運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7年末2M+HMM、OCEAN Alliance、THE Alliance三大聯盟在歐線和美線運力份額分別達到99%和91%
而對于未來擴增船隊計劃,張正鏞指出,長榮2018年至2021年有47艘新船待交付,包括16艘自有2800TEU集裝箱船(共20艘,目前已交4艘)、11艘租賃2萬TEU集裝箱船、20艘11000TEU(8艘自有船+12艘租賃船)。
而據航運界網了解,1月19日今治造船獲得長榮海運的12艘11000TEU新巴拿馬型集裝箱船訂單之后,2月8日韓國三星重工則攬獲了長榮海運其余8艘11000TEU新巴拿馬型集裝箱船訂單,據悉,兩份訂單總金額約17.5億美元。長榮海運相關負責人告訴航運界網,這批新船預計于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前投入營運,新船將部署在泛太平洋航線。
Drewry認為,基于目前市場可得的船舶數據,市場中共有379家船公司在經營,盡管其中有31家所占到的市場份額不足0.1%。在有如此多經營者參與的情況下,理論上會存在著更多潛在并購機會。但在現實情況中,大公司對收購小公司的興趣較小。行業領頭羊可能會更加關注處于其下一級梯隊中的船公司。
航運界網分析認為,在過去兩年間業界所發生的并購潮中,長榮海運除了加入海洋聯盟的陣營之外,在運力的提升的方式上邊一直處于觀望狀態。事實上也誠如Drewry分析師所說,到目前為止,并購尚未給運費市場帶來實質性改變。這些新的合并僅僅停留在運營層面,且大部分交易剛剛結束,或仍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