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中遠海能(600026.SH;01138.HK)發布了2017年業績報告。2017年,中遠海能持續經營業務的運輸量約1.20億噸,同比增長13.53%;運輸周轉量4068.27億噸海哩,同比增加16.25%;實現營業收入為97.59億元,同比減少25.84%;持續經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人民幣97.59億元,同比減少2.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7.66億元,同比降低8.12%。
3月29日,中遠海能在上海、香港兩地同步舉行2017年度業績發布會。對于當前的行業和市場環境,中遠海能董秘李倬瓊引用了狄更新《雙城記》中的一句話,也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達沃斯論壇主旨演講中的一句話來歸納:“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跑贏市場
簡單地從營收和凈利兩個數據同比來看,中遠海能201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從全球能源運輸市場的現狀來看,中遠海能的收益可算“跑贏市場”。
受運價下跌和油價上漲兩方面因素影響,2017年國際油運市場各典型航線的日租金均有大幅下降。從克拉克森的數據來看,2017年VLCC船型中東至遠東航線日平均收益同比降低45.7%,其他各船型日收益同比降低18%—112%。中遠海能發揮全球最大油輪船隊的規模優勢,采用自營、COA、期租、入POOL相結合的多元化經營方式,在市場低迷期跑贏大勢。其中,中遠海能2017年VLCC船隊經營平均水平為2.74萬美元/天,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47.3%。
由于內貿油運業務收益穩定,中遠海能還發揮內外貿兼營的優勢,加大了內貿市場運力投放力度,不僅鞏固了在內貿原油市場的領先優勢,近期還通過收購中石油旗下成品油海運業務板塊,一舉成為內貿成品油市場的龍頭。2017年,內貿油運和LNG運輸這兩項穩定收益業務收入占比約37%,毛利貢獻占比超過67%,內貿業務穩定較高的收益平抑了外貿市場下跌的影響。
除了油運板塊,2017年,中遠海能LNG運輸業務取得突破性增長,LNG板塊貢獻凈利潤2.36億元,同比提高81.4%。年報中顯示,中遠海能抓住全球和中國推進綠色能源革命的戰略機遇,在發展LNG運輸業務方面取得新突破,爭取到與商船三井共同投資亞馬爾項目4艘常規船項目,擴大了LNG業務的規模和收益。此外,中遠海能參與投資建造了俄羅斯亞馬爾一期LNG項目全部新建19艘LNG船舶中的18艘,實現了開辟北極LNG運輸航線的重大行業突破。2017年末,中遠海能共有16艘參與投資的LNG船舶投入運營,在建22艘LNG船舶全部將于2020年底前上線運營,LNG板塊的利潤貢獻將繼續加快增長。
中遠海能董事總經理劉漢波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遠海能之所以能跑贏市場,歸結為四個因素:高速成長的穩健性業務、內外貿聯動的船隊結構、規模效應帶來的超額收益、緊隨國家戰略的發展機遇。
三大機遇
當前,國際油運市場正處于歷史性低谷。今年前兩個月,VLCC 中東-中國(TD3C)航線平均日收益只有7,293美元/天,業界普遍認為 這是近二十年來油運行業最艱難的時刻。而劉漢波認為,雖然當下市場十分艱難,但也面臨著周期性、結構性、增長性三個行業機遇的疊加,是逆勢發展的好時機。
作為全球最大的油輪船東,中遠海能自去年年底以來頻頻出手,先是下了16艘新造油輪大單,接著又抓住時機租入中化集團的5艘VLCC,近期又收購了中石油旗下成品油海運板塊。與此同時,中遠海能還在開展一系列資本運作:去年10月底公告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預案,將募集54億元用于新造油輪;12月底又公告了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成為首家獲批實施股權激勵的國有控股航運上市公司。為什么選在這樣的時點進行這些規模擴張和資本運作?劉漢波介紹說,從國際造船市場走勢來看,當前正處于本輪周期底部;而從國際油運行業走勢來看,已呈現出行業周期底部的三大特征:拆船數量上升和拆船船齡下降、即期市場價格低于短期期租更低于長期期租、大小船型日收益非常接近甚至倒掛。而從拆船數據來看,今年至今,全球已有18艘VLCC被送拆,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015—2017年三年的拆船總數。劉漢波說,“當前正是低成本發展的窗口期,機會可能稍縱即逝。”
除了逆勢擴張,中遠海能還提出要向全程油輪運輸服務商進行戰略轉型。對此劉漢波介紹說,中遠海能的主要特點是大小船齊備的全船型船隊,以及內外貿、黑白油兼營的全領域業務,因此在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全程運輸解決方案上具有獨到優勢。而當前全球和中國油輪運輸行業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中遠海能希望通過上述戰略轉型來抓住市場結構性調整的機遇。據介紹,中遠海能的戰略轉型將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在船隊經營、客戶服務、船舶管理、運營管理、數據分析五個方面的轉變來實現,目標是面向客戶提供全程運輸方案和一站式服務,同時通過專業化、集中化的船隊管理,進一步降低成本。
“挺進藍海”,中遠海能這樣來歸納其加大LNG運輸業務開發力度,以及進軍甲醇、乙醇、乙烷等新能源運輸領域的戰略行動。劉漢波介紹說,未來10—15年都將是LNG產業的高速增長期,而中國在全球LNG市場的份額比重將持續攀升,同時全球對甲醇、乙醇、乙烷等清潔能源的消費需求在快速增長,而中國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加緊進軍這些新興領域,是為了前瞻性布局公司業務結構的全面升級。”
平衡之年
根據克拉克森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原油輪運力需求同比增長約5.0%,運力供給同比增長約5.7%,其中,VLCC運力需求同比增長約4.8%,運力供給同比增長約6.3%;全球成品油輪運力需求同比增長約3.3%,運力供給同比增長約4.1%。盡管運力需求保持了穩步增長,但受新船訂單年內集中交付、VLCC浮艙運力同比減少等因素影響,市場有效運力供給增速高于運力需求增速,運力供過于求的局面加劇,導致市場運價下跌。
對于油運市場未來供需走勢,克拉克森最新預計2018年原油輪運力需求增速為5.2%,運力供給增速為3.5%,需求增速高于供給增速1.7個百分點;成品油輪運力需求增速為3.4%,運力供給增速為1.6%,需求增速高于供給增速1.8個百分點。中遠海能副總經理羅宇明表示:“從數據來看,如果預測成真的話,那么,2018年可謂是油運市場的平衡之年”。當然,除運力供需基本面外,國際油運市場運價還會受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地緣政治等階段性因素影響而呈現波動。
從運力需求端看,國際原油運輸方面,運量穩中有升和運距進一步拉長,共同支撐運力需求持續增長。遠東地區特別是中國、印度的石油需求旺盛,原油進口持續保持快速增長;而OPEC減產和美洲、非洲國家原油出口增加,使得長運距航次明顯增加。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有望大增126萬桶/日至1059萬桶/日,國際能源署預計,中長期內全球原油供應增量的80%都將來自于美國,長距離運輸需求將持續增加。國際成品油運輸方面,隨著新增煉油能力向產油國轉移,對成品油輪運力需求將進一步提升。而受“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成品油煉化能力不斷提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成品油出口將保持逐年攀升態勢。
從運力供給端看,根據克拉克森最新統計,目前全球萬噸以上油輪船隊中,15年以上船齡的老舊船舶占比約為19.1%,處于相對高點。而壓載水公約、硫排放公約已確定生效實施,老舊船舶的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自2017年下半年起,油輪拆解數量急劇增加,全年VLCC拆解數量達13艘,同比增加84.6%,預計2018年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劇。2017年末,全球油輪訂單運力占現有運力的比例(按載重噸1萬噸以上統計)約為11%,訂單運力與15年以上船齡運力的比例(按載重噸1萬噸以上統計)約為62%,處于相對低位,預計2018年,新船交付速度將較上年放緩。兩方面因素共同推動運力供給增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