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船協會抨擊東亞競爭對手接受虧損造船項目。
德國德國造船和海洋技術協會(VSM)在年度報告中稱,德國船廠2017年獲得的訂單顯著下降。中國正在核心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訂單,奪走了德國及歐洲造船廠的份額,而其價格低于原材料成本;在韓國,國有銀行通常會在船廠重組后成為船廠所有人,這些銀行現在也在為虧損項目融資,而盡管供給過剩,韓國政府還宣布將訂造200艘大型商船。
VSM稱,2017年歐洲造船廠獲得全球新船訂單的35%,但總價值比前一年少50%。德國去年獲得的新訂單價值從前一年的78億歐元下降至23億歐元,創歷史新低。交付的船舶數量也急劇下降,去年只交付了22艘郵輪等大型船舶,而10年前還是100多艘。
VSM認為,德國和歐洲造船廠訂單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競爭對手獲得更多訂單。與歐洲相比,中國造船廠具有價格及速度等方面的優勢。甚至許多歐洲客戶也選擇中國造船廠。在集裝箱船等傳統強項以外,中國人還大踏步涉足歐洲人擅長的大型豪華游艇和度假郵輪。
VSM首席執行官Reinhard Luken此前還曾表示,中國船企進軍郵輪市場是一個國家目標,這種國家目標可能會極大地扭曲市場競爭。
據了解,目前德國主要建造以豪華郵輪代表的高端船型,與中日韓錯位競爭。但是隨著中日韓造船業轉型升級,德國高端船型市場將受到新的挑戰。
德國的抨擊源自于日本最近的建議,即日本正在考慮就國家補貼問題將韓國再次上訴世界貿易組織(WTO)。而在經合組織(OECD)去年召開的造船部門會議上,日本及歐盟對韓國政府援助大宇造船提出了反對。日本及歐盟認為,韓國政府對大宇造船的援助方案是不公正的,違反了WTO的規則。
VSM總結稱,“有效的全球貿易規則將有助于所有市場競爭者,因為產能過剩和夸大的價格競爭反映在整個價值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