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印度加爾各答的加登里奇造船廠傳出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丑聞:大風吹倒了船廠內一臺256噸龍門吊。該起事件不僅造成船塢內模塊車間、干船塢和傾斜泊位等多處工段至少五名工人死亡,還徹底破壞了船塢內在建的P17A驅逐艦(什瓦里克級后續艦)。
圖為龍門吊傾倒后船廠內的慘狀。可見龍門吊結構直擊了在建護衛艦的艦橋部分。
而據印度媒體的相關報道稱,龍門吊的傾倒事發于4月17日,而該廠廠長選擇了瞞報事故長達半個多月——因為該龍門吊的傾倒結果實在是過于嚴重了。
首先,傾倒的龍門吊頂部結構重量超過170噸,幾乎將船塢內的在建P17A驅逐艦“腰斬”,再加上砸壞的造船設備和船塢,整體造成的損失價值難以計算。
除此之外,事故現場還遺留有大量損壞的大型結構件與廢棄設備,而要將這些廢品移走,還是得有一臺起重能力至少達到250噸的龍門吊才能解決問題……
但是,這款龍門吊從訂貨到交付至少要用30個月的時間。雪上加霜的是,印度當前建造P17A的船塢僅有這一處,而干船塢和建造泊位雙雙被毀且短時無法重建,就意味著不僅是這艘P17A的交付日期要向后推延,而是整個P17A建造隊列都要向后推遲至少30個月。考慮到印度企業的日程控制和效率一直都不太靠譜,這個時間恐怕只會長,不會短。
在這之前的一年多時間里,印度造船業可謂是麻煩頻發,幾乎在明里暗里和莫迪的“印度制造”產業振興戰略過不去:先是孟買造船廠里進行維修維護的導彈護衛艦由于坐塢不準而傾倒;隨后科欽造船廠建造的鉆井船又因為乙炔泄露引起爆炸而導致16人死傷,不過這一切的影響恐怕都比不上龍門吊傾倒: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該臺龍門吊的垮塌幾乎摧毀了半個印度自主造船工業。
但事實上,“龍門吊垮塌”這種惡性事故并非印度人才會犯的低級錯誤:一個重達數百噸的門字形鋼結構并不如傳統建筑物一般有穩定的支點和足夠大的接地面積,若不按照章程操作,稍有疏忽就有大幾率垮塌。
當然,年輕一點的軍迷或許很難想象,現在為中國海軍“下餃子”的滬東中華造船廠在數年之前曾出過三次與龍門吊相關的事故,且烈度都不比印度船廠的事故低。
圖為2001年時滬東龍門吊整體垮塌的慘狀。可見其結構之大。
2001年,滬東中華造船廠在吊裝600噸龍門吊的過程中,由于安全保障不到位,整個龍門吊主梁和塔架向同側垮塌。事故直接造成36人死亡。
而在2008年,同區域的600噸龍門吊再度發生事故:支撐龍門吊的柔性腿斷裂,導致其單側垮塌,龍門吊的3名駕駛員摔死。
圖為采用振華龍門吊的英國航母干船塢。
誠然,造船廠一直都是“高危崗位”,死亡陰影總是揮之不去,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數十人死傷的重大事故。但與印度不同的是,中國有數家超大型造船企業,數十個船塢同時運轉,一旦發生事故可以迅速轉移產能和訂單,互補空缺,不至于讓整個造船業因為一起事故趨近停擺。而強大的配套機械工業也能迅速生產出相關的造船機械補充使用,而這一切都是印度薄弱的工業基礎所難以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