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債券市場迎來“多事之春”。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經發生20起債券違約事件,涉及發行主體11家,合計債券余額為176.04億元。
通常情況下,違約人會想盡辦法償還債務,將投資人的損失降到最低。不過,對于“12春和債”的投資人來說,討回投資本息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因為,發行這只債券的春和集團自身經營十分困難,能想的辦法已經不多,而除了債券違約外,春和集團還有銀行負債近70億元。
債券違約,還欠銀行近70億元
事實上,“12春和債”本次違約,并未引起市場驚訝。而投資者的相關維權工作,也早在一年前就已開始。
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4月份,春和集團公開發行5.4億元的企業債,即“12春和債”。該期債券票面利率7.78%,期限為6年。2015年、2016年,春和集團開始出現主營業務虧損、營運資金緊張、部分貸款逾期欠息等問題,且其發行的短期融資券“15春和CP001”未能按期足額兌付,率先出現違約。彼時,業內對于“12春和債”的違約已有預期。
進入2017年以來,“12春和債”違約靴子開始落地:2017年4月24日,春和集團未能按期支付“12春和債”2017年度利息4201.2萬元,構成實質性違約。今年4月24日,春和集團本應支付最后一期債券利息及本金合計5.82億元,而投資人等來的卻是一紙公告:“截至本期債券到期兌付日,公司仍未能籌集足額償付資金,導致“12春和債”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構成對本期債券的實質違約。”
目前該債券已終止上市,債券持有人可向發行人主張債權,春和集團的信用評級早已由AA變為C。
實際上,春和集團的債務并不止違約的“12春和債”。根據公司發布的公告,目前春和集團共有銀行負債總額約69.73億元,所有融資均處于逾期狀態,銀行賬戶及所有名下固定資產已被法院查封或凍結。
同時,截至5月21日,春和集團涉及作為被告的法律訴訟79起。具體而言,涉及訴訟的案由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類型為主,涉及總金額約47億元。在79起訴訟中,已判決(含裁決、調解)且原告勝訴的訴訟合計金額超過30億元。
明星企業隕落
公開資料顯示,春和集團前身為臺州春和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實際控制人為梁光夫、梁小雷父子。公司主營業務涉及船舶產業、海洋工程、資源投資、遠洋物流四大領域的開發投資等,其中船舶制造為核心產業。
春和集團曾是一家明星企業,據界面新聞報道,2008年至2011年春和集團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7.5億元、13.5億元和6.04億元。然而,到2012年春和集團凈利潤大幅下跌至2678萬元,2015年則巨虧3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春和集團預虧了2016年業績,但在承銷商催促之下選擇不公布2016年具體業績。
最高峰時春和集團曾有員工25000余人,2012年總資產213億元,營業收入135億元。目前春和集團已大量裁員,集團本部已停止經營,僅能維持最低限度運營的需要。
春和集團稱,從2014年開始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和金融大環境等影響,航運、造船與海工等行業持續進入低迷期,產業嚴重過剩。所屬春和集團的三家船廠經營效益大幅下滑,由于部分銀行的抽貸、壓貸,致使公司經營狀態急劇惡化。此外,春和集團投入巨額資金的剛果(布)鉀資源項目也已無力繼續,該項目的權益已轉讓給國內企業。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目前的春和集團就算破產清算也拿不出償還資金。
據界面新聞報道,2017年,承銷商中投證券協助春和尋找多項債權和資產作為還款來源,包括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申報的破產債權334萬元、梁小雷名下一套價值5655萬元的四合院、2015年太平洋造船名下一筆未支付完畢的股權轉讓款(應收賬款)2.9億元、上述揚州大洋造船和浙江造船申報的共計破產債權4.9億元,五項共計約8.4億元,但這五項資產不是已被凍結或抵押,或是陷入糾紛,就是正在清算中,最終金額還要以最終清償方案為準。這些相對于負債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據證券日報報道,投資者“現在對春和集團已經不抱什么希望了”。據悉,在兌付無望之后,多位投資者將維權重點轉向承銷商、評級機構等中介機構,認為其在債券發行中存在盡調不足、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