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搬遷十年來,江南造船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船集團黨組的各項戰略部署,全體江南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建設中國第一軍工造船企業,經歷了萬千險阻,實現了跨越發展。如今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江南造船一定會珍視上島十年發展的寶貴經驗,繼續弘揚江南精神,繼續堅定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堅持新發展理念,傾力建設打造國之重器的國之重企,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2018年6月3日是江南造船建廠153周年紀念日,也是這家企業整體搬遷上島十周年紀念日。在上島十周年之際,江南造船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林鷗接受《中國船舶報》記者獨家專訪,回顧整體搬遷上島十年的崢嶸歲月,暢談江南改革發展的艱辛歷程。
從百年老廠到百年新廠
“上島十年的歷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對應一次‘闖關’,分別是‘批量關’、‘轉型關’和‘高質量關’。”林鷗表示。
從2008年6月完成整體搬遷到2012年實現同型產品批量化生產,是江南造船上島十年發展的初創時期。“這一時期,我們利用整體搬遷的契機,實現了生產組織和管理模式的科學轉變,憑借江南人的精神堅守、文化自信,突破了上島發展的第一關,實現了老廠到新廠的蛻變。”林鷗強調。
長興島原本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也不能滿足需求。“當時有一種說法,江南從黃浦江畔搬到長興島上,好比是從南京路搬到了西伯利亞。”林鷗表示。
除了生活條件艱苦,搬遷之初,島上生產資源條件也比較有限,許多硬件設施和設備需要從老廠搬遷上島,加上分線分流,在短期內難以實現規模效益。而且當時正值中國造船業迅速擴張發展期,一批新興的民營船企以優厚的待遇招攬各類船舶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動蕩”中的江南造船遭遇了人才流失的問題。
“上島之初確實困難重重,但也最能體現江南造船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品質。一家企業面臨重大變革時,最能看清這家企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氣。”林鷗強調,江南造船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軍工企業,雖然整體搬遷帶來了暫時的矛盾和困難,但“軍工基因”和“紅色基因”早已融入了江南造船,這成為企業凝聚人心的重要旗幟,也成為了企業革故鼎新的最大資本。
正是在“愛國奉獻、求實創新、自強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指引下,在軍工報國、艦船報國的理想信念支撐下,眾多技術骨干和黨員干部“舍小家、顧大家”,選擇上島發展,選擇在蠻荒的“西伯利亞”堅守下來,為江南造船后續發展提供了一支可靠的力量。
“硬件設施再差都可以改善,只有人的精神和信仰是金錢換不來的。”林鷗表示,這支人才隊伍的保存為新江南建廠育人、建章立制,夯實基礎、懸規植矩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后續技術、工藝、管理等領域的一系列創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他們成為江南整體搬遷上島,以三號線為基礎實現新發展的“厚實板凳”。
在這支隊伍的帶領下,江南人齊心協力、團結一心,按照現代化一流造船企業的標準,建立新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轉變建造方式,通過組織結構重構、生產流程再造,以中間產品為導向,實現生產、設計、管理的一體化,以及船體、舾裝、涂裝的一體化。同時,積極推行建模工作,由分段建造轉變為總段建造、巨型總段建造,逐步由專業化車間調整為混合作業區,不斷建立起現代化的區域造船模式,從而實現總裝化、節奏化生產,使得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到2012年,江南造船0號船臺76000載重噸散貨船年交付能力已從7批次提高到12批次;在軍品方面,具備了年交付多艘艦船的能力,從而成功突破“批量關”,開啟新江南建設現代化一流軍工企業的偉大征程。
從企業戰略到國家戰略
2012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船舶工業的影響開始顯現,中國造船業逐漸步入“寒冬”,市場環境的改變要求江南造船開始思考企業發展新的戰略方向。在此背景下,江南造船開始“靜下心來謀發展”,提出了深耕主業,推動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開始了從同型船批量生產向小批量、多型號、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轉型發展。
在民品進軍液化氣船市場的同時,江南造船積極開拓9400TEU集裝箱船、科考船等高技術船舶細分市場;在軍品方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順應高新產品升級方向,承接了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新型水下裝備等高新產品生產任務,到2014年,江南造船手持各類軍民品船舶訂單已達17型58艘。
“對江南造船而言,‘轉型關’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確保這些產品的按期優質交付。”林鷗指出。為了闖過這一關,江南造船從抓管理入手,強化策劃先導,策劃優先,對工程關鍵點預測預控,層層分解任務,責任落實到人。與此同時,大力推行標準化,按照“規程化作業、區域化管理、專業化調試”的創新模式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率。更重要的是,重點關注關鍵技術攻關,強化技術保障,通過打造技術人才團隊,全面保障各型產品任務順利完成。
通過數年努力,江南造船逐步具備了全系列液化氣船的研發能力和建造能力,成功打造了“中國江南”型液化氣船系列。在中小型液貨船市場已經占據全球市場1/3份額,大型氣體運輸船(VLGC)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手持合同居世界第一。“正是通過創新研發、技術攻關、船型優化,使得江南造船具備了根據客戶需求隨時修改設計方案的市場響應能力,形成了液貨船市場不可撼動的競爭優勢。”林鷗表示。
此外,在公務船領域,江南造船在這一時期完成了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的“換心”及多次維修工程;還在2016年交付了“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并開工建造了“東方紅3”號深遠海綜合調查實習船和新一代極地科考破冰船。
在軍品領域,多型水面、水下高新產品實現按期優質交付。特別是在2016年,順利完成某高新產品的重大專項試驗,創造了同型裝備的五個“第一”;2017年6月,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以“五官端正、五臟俱全”的狀態實現下水,確保了重大軍工任務“后墻不倒”。
“企業戰略依托國家戰略,國家戰略決定企業戰略。確保國家戰略落地,為建設強大的海軍服務,是江南造船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林鷗強調,當前國家提出了制造強國、數字強國、質量強國、《中國制造2025》、軍民深度融合等一系列發展戰略,江南造船必須憑借勇闖“轉型關”積累的寶貴經驗,根據這些國家重大戰略與船舶工業發展、海軍裝備建設的關聯性,分析需求、發現機遇,調整規劃、重點攻關,積極保障國家重大戰略落地生根。
從江南制造到江南創造
2008年上島以來,江南造船已累計交付各類船舶28型184艘。“批量關”“轉型關”的成功突破為江南造船的后續發展創造了條件,但隨著資產規模的增大,江南造船在盈利能力、生產效率、發展質量等方面面臨的壓力同樣與日俱增。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把提高供給側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的經濟質量優勢’,‘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這要求江南造船必須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更加注重發展的效益。”林鷗強調,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江南造船改革發展的重要使命和戰略目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江南造船將持續推動高新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給船舶建造插上新技術的‘翅膀’,促進江南品牌不斷邁向中高端,圍繞科技創新、數字造船、工法創新和協同創新,實現產品戰略升級、科技創新升級、管理流程升級,堅定不移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林鷗表示。
目前,江南造船已經通過相繼配置三維數控彎板機、數控高速劃線打標機、數控等離子坡口切割機等智能設備,為實現先行結構制造數字化加工奠定了基礎;通過研發數字化焊接質量管控系統,逐步實現了從工藝開發、工藝設計,到焊前準備、焊中管控、焊后管理的焊接全過程質量控制;通過全力推進CATIA V6平臺建設,全面優化升級設計、生產、管理流程,打造信息化建設的獨特競爭優勢。
在此基礎上,江南造船正在推進數字測量場建設,積極謀劃從分段開始往數字船塢的方向挺進;同時,繼續發揮軍民融合方面的優勢,不斷做強做大民品,鞏固全系列液化氣船、科考船等民品品牌,繼續通過研發創新、效益提升,推動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還要繼續通過信息化建設、體驗式設計,把客戶的需求、部隊的要求充分體現在設計圖紙、策劃方案、建造方案上,引領中國船舶工業信息化建設實現“彎道超車”。
“依托江南研究院的優勢,江南造船將以原創性、基礎性應用技術和重大產品研制關鍵技術攻關為主線,以重點試驗室和研究室為平臺,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林鷗表示。此前,根據需要重點攻關的技術,江南研究院已經設立了先進焊接試驗室、智能制造研究室、振動噪聲研究室、基礎創新研究室等在內的1個試驗室和5個研究室。今年,江南研究院又增設了包括艙室環境研究室等在內的2個研究室。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試驗室或研究室基本由江南造船與相關高校采取對口合作的形式聯合建設,并已發展成為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未來,江南研究院將繼續以“開放、創新、合作、共享”的理念,以建設“開放式科研創新平臺”為目標,持續強化與高校、院所和有關廠商的合作,圍繞國家重大專項工程和重點型號產品開展聯合攻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從江南制造到江南創造的創新發展。
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
據了解,江南造船2018年手持各類船舶訂單14型49艘,單從數量看不如2014年,但這些船舶的技術難度更高,質量要求更高,周期控制更難,對江南造船的挑戰更大。
“應對這些挑戰,關鍵在于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技術一流、作風過硬的高素質人才梯隊。人才是江南最重要的核心資源和寶貴財富。”林鷗表示,江南造船上島十年實現跨越式發展正是得益于擁有了一支年富力強、久經磨練、絕對忠誠、經驗豐富的人才團隊,這也使得江南造船具備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目前,江南造船已經涌現了艦船建造工程首席專家、水下產品領軍人物、焊接技術大師、“江南工匠”等一大批骨干人才,并在加快形成一套先進完整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人才選用、考評機制。在此基礎上,江南造船立足戰略性產品承接和重大軍工任務,圍繞難度更高、技術更復雜的各類高新產品,將堅定不移堅持黨管人才、黨管干部的原則,以強化黨管人才為統攬,進一步完善“事業平臺、政治地位、經濟待遇”三維一體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保障條件,不斷打造一支職業素質高、操作技能強、工作作風硬的技能人才隊伍,力爭讓江南造船的發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江南員工,實現廣大員工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奮斗目標。
“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重在不斷凝聚人心;凝聚人心,重在增強文化認同。”林鷗表示,經過上島十年發展,江南造船已在“愛國奉獻、求實創新、自強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基礎上總結提煉出“甘于奉獻、勇于擔當、攻堅克難、敢為人先”的新價值觀。這一價值觀與“懸規植矩、器惟求新”的江南廠訓和江南精神一脈相承,是對江南文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江南人為國為軍的情懷,持續創新的動力,自強不息的精神,超越自我的決心。這既是江南造船走過百年滄桑,實現上島十年跨越發展的精神原動力,也是江南造船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