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GDP增長數據為干散貨市場描繪了一幅至2019年的美好圖景。但GDP增長率將從2020年開始下降,與此同時,干散貨船運力的增長可能會對貨運費率產生直接影響,并阻礙市場復蘇。
2020年GDP的下降與干散貨市場的運力增長將同時發生。
干散貨運輸市場目前正經歷著全球金融危機后最有利的世界經濟前景,IMF的預期越來越多地表明,至少到明年之前,中國的GDP表現會更強勁。但從2020年開始,情況將愈益復雜,預計將出現周期性放緩。對于干散貨市場,放緩預期也將與船廠新船交付同時發生。
那么,行業應該更加謹慎嗎?
去年可能會被認為是干散貨運輸市場的一個轉折點,運輸量增長率較高,而新造船數量下降,提高了船東的利潤率。
IMF估計2017年世界GDP增長3.8%,是自2011年以來最好的年份。
好消息是,IMF對于2018和2019年的GDP預測值雙雙調高到3.9%,并對航運需求直接產生正面影響。如果這一預測實現的話,那么,這是從2002至2004年以來首次再現連續三年連續增長。
如果現實符合IMF的觀點,我們將看到連續三年連續增長,上次這樣的增長發生在2002年至2004年。
Braemar ACM指出,未來12-18個月,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預計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貨運需求的高速增長將使運費率更加樂觀。
該公司在其每周報告中表示:“由于今年后續船只交付速度減緩,所以我們仍對貨運市場持積極態度,即使有一些近在眼前的阻礙。但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Braemar ACM數據顯示,2019年干散貨船運力的交付量預計為3980萬載重噸,高于今年的2980萬載重噸,2020年將增加2450萬載重噸。除此之外,新的訂單還有可能被投放。
該機構表示,盡管預計2020年至2023年的總體GDP增速將保持在3.7%左右,但經濟周期從以投資拉動增長的方式轉變意味著,因貿易增長而引起GDP的增長將減少,經濟發展所提供的貨運量不及以前。再加上中國GDP增速將從6.5%降至5.5%這一預期將成為事實,我們應該在經濟周期到來之前好好享受現在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