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10日訊 10日上午,“聚焦首批對外開放城市——煙臺”全國媒體行走進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領感受研究院在對外技術交流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對我國海工產業集群發展的助推作用。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由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6億元,總建筑面積6.9萬平方米,主要從事鉆井平臺、半潛式平臺、海底勘油船等海洋工程設計、研發,致力打造國內海洋工程領域的重要研發基地,被國家能源局認定為“國家級能源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研發(實驗)中心”,被評為“山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省級工程中心”、“泰山學者藍色產業技術領軍人才團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3.16億元,銷售收入54.81億元,上繳稅金1.17億元。
研究院自2013年7月投運以來,在帶動我國海工產業集群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挪威船級社、美國船級社、中國船級社、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合作設立了研發機構,聯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國家海洋石油總公司、大連理工大學等企業、院校組建了“深海工程與艦船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發揮船舶工業企業與高校產學研用合作的優勢,完成經費千萬元以上的重大科研項目20余項,突破半潛式平臺、水下無人無纜潛器等行業重大關鍵技術50多項,相關成果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大獎,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首批行業產業類協同創新中心。今年5月18日,由中集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圓滿完成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任務,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肯定。“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鉆井平臺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
研究院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擁有來自24個國家的外籍員工近200人,是國內船海企業聘請外籍專家最多、人工成本投入最大的企業。同時,與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聯合培養海工類碩士、博士研究生,每年培養的高層次海工人才近30人,目前聚集了海工專業研發人員800人,占中國海工技術領域人才隊伍50%以上,其中高級專家3人,博士12人,碩士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