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關稅在未來三到四個月內可能使全球貿易增長速度下降0.1%-0.3%,……但可能使美國貿易增長下降3%-4%,當下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對美國肯定更大。”
彭博社網站8月19日報道,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CEO施索仁(Soren Skou)17日在公司總部接受該社采訪時,作出上述表示。
目前由于“貿易戰”預期,該公司股價在一年內跌超30%,正成為對沖基金做空目標。
總部設在丹麥哥本哈根的馬士基集團(A.P. Moller-Maersk A/S)是世界最大航運公司,控制全球五分之一的集裝箱船隊,每年運輸價值4萬億美元貨物,在海運貿易領域擁有很大發言權。
馬士基剛剛剝離了大量能源業務,目前的核心業務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運輸。
馬士基近來打破公司不評論政治的傳統,抨擊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
施索仁表示,到目前為止,其業務尚未直接受到加征關稅的影響。實際上今年二季度海運市場業務增長了4%,該公司二季度業務增長了4.3% 。到目前為止的第三季度,全球貿易表現相當好,美國的進口還出現了增長(可能是預防性的)。
他說,“加征關稅在未來三到四個月內可能使全球貿易增長速度下降0.1%-0.3%,目前來講可能算不上大的沖擊”,但對于美國的影響可能是“3%到4%”,盡管全球產業鏈非常復雜,具體的影響很難評估,但那肯定很不好。
他說,對馬士基業務來說,所有目前在討論的“貿易戰”、“貿易壁壘”以及“加征關稅”都談不上是“好消息”。
如果美國的加征關稅政策變成2000億甚至5000億,并且開始瞄準日常消費品,就會帶來巨大的沖擊。
施索仁表示,如果特朗普對中國消費品加征關稅,美國進口商首先會采取的行動就是轉向越南、印度尼西亞或亞洲其他地方采購。Nike之類的美國品牌在亞洲都有生產,并不只在中國,因此會出現替代效應。
他接著說,另一個因素是,目前很多進口到美國的東西在美國國內根本不生產。比如你根本找不到“美國制造”的Nike或iPhone,這個問題最后只會被推到消費者面前。
目前,馬士基正在經歷公司歷史性的轉型,將放棄大量能源業務,轉變為專注(集裝箱)貨物貿易運輸。該公司去年與道達爾達成協議,出售油氣業務,上周五(17日)剛剛宣布剝離價值4億美元的石油鉆探業務。
此外,因“貿易戰”預期,馬士基股票正成為基金做空的“獵物”。
馬士基股價自2017年8月至今已下跌超過30%
《證券時報》7月28日報道,今年以來,馬士基股價整體呈下跌趨勢,其A股、B股跌幅均接近20%,市值更是從去年年底的超過2200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2306億元)蒸發至目前的1800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1887億元),縮水逾400億丹麥克朗。
最新數據顯示,馬士基成為對沖基金做空標的,該公司的空頭倉位已升至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