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家兩百多年的德國工業技術巨頭蒂森克虜伯要被拆分了。
10月9日,蒂森克虜伯集團監事會一致決議通過董事會提出的公司重組方案。
蒂森克虜伯集團在9月27日的聲明中稱,計劃將集團分拆為兩家公司:蒂森克虜伯工業公司和蒂森克虜伯材料公司,前者將專注于工業及其相關產品,后者專注于材料業務,兩家公司都將上市。
界面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兩家獨立上市的公司,其董事會已著手準備未來數月的相關調整細節。
在官方宣布分拆計劃后,蒂森克虜伯在9月底的股價上漲了17%。
此前,蒂森克虜伯擁有五大業務,分別為機械零部件、電梯技術、工業解決方案、材料和鋼鐵歐洲。拆分后,機械零部件、電梯技術等業務歸入蒂森克虜伯工業公司,材料服務業務歸蒂森克虜伯材料公司,鋼鐵業務則已和塔塔合作,成立了雙方持股50:50的合資公司。
坐落在魯爾河谷、輝煌了兩個世紀的蒂森克虜伯,以鋼鐵及其相關的精密制造起家,并聞名于世。黑金時代式微,有色時代崛起,互聯網和軟件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讓包括蒂森克虜伯在內的老牌工業巨頭,不得不面對互聯網和數字化帶來的沖擊,對自己的資產和運營框架作出調整。
自今年7月起,蒂森克虜伯管理層開始動蕩。7月6日,原CEO赫辛根突然宣布辭職。十天后,監事會主席烏利齊·萊納也宣布辭職。
根據德國股份公司法,德國股份公司采用監事會與董事會上下隸屬的“雙層委員會制”。監事會是公司最主要的監督機關,負責對董事會及董事執行公司業務的持續監督。董事會是公司最重要的行政機關,負責公司政策的擬定及公司業務的執行。
50歲的蒂森克虜伯原首席財務官吉多·克爾克霍夫在7月13日成為集團CEO。此外,蒂森克虜伯監事會一致任命現年62歲的本哈德·裴仁斯為監事會主席。
蒂森克虜伯的監事會有20多個席位。界面新聞了解到,集團任命委員會還將按既定程序確定余下的兩個監事會成員名額。
根據路透社報道,蒂森克虜伯集團工會控制著監事會半數席位,支持這一分拆計劃。德國最大工會IG metall臨時監事會主席Markus Grolms表示,分拆計劃可以避免蒂森克虜伯集團走向分崩離析。
上述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未來三個月內,蒂森克虜伯的拆分方案有待通過法律合規手續。12-18個月后,拆分方案將在全球股東大會上被表決,通過后才能生效。
蒂森克虜伯尚未透露,未來兩個獨立的上市公司,是否仍在現有的董事會和監事會領導下運作。
知情人士稱,蒂森克虜伯中國區的運營框架也會隨著公司拆分,出現相應變動。
這已不是蒂森克虜伯第一次面臨拆分壓力。
蒂森克虜伯原本由兩個鋼鐵巨無霸合并而來。始于1867年的鋼鐵公司蒂森(thyssen)和1811年的軍工集團克虜伯(krupp),于1999年3月合并為現在的蒂森克虜伯。
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6萬員工的蒂森克虜伯,旗下有近700家企業和180多個品牌。2015年11月中旬,這家老牌工業巨頭更新使用了新的統一Logo。與此前上下獨立圖案的Logo相比,新圖案將蒂森和克虜伯融在了一起。
蒂森克虜伯在原CEO埃克哈德?舒爾茨手中完成了強強聯合,并向美洲擴張版圖。但歐債危機以及鋼鐵行業的景氣度,使其不得不終止跨洋擴張之夢。2011年1月,從西門子空降過來的海里希·赫辛根成為蒂森克虜伯CEO,開始壓縮成為負債拖累的鋼鐵業務,力促這家工業巨頭轉型。
赫辛根先砍掉了其前任斥巨資打造的美洲鋼鐵業務,再推動剩下的歐洲鋼鐵業務和塔塔進行整合,將蒂森克虜伯占營收比重最高達60%的鋼鐵業務,壓縮到目前的25%。赫辛根在今年3月接受界面新聞獨家專訪時稱,與塔塔成立合資公司后,鋼鐵業務未來占總營收比重將降為5%。
赫辛根想要將蒂森克虜伯從鋼鐵生產主導的企業變成資本貨物與服務企業。他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轉型戰略早已在集團上下明晰,計劃一步步轉型,遵循融入產業鏈的邏輯,形成產業鏈條。
蒂森克虜伯的股東和投資者則想要邁更大的步子。2017年底,蒂森克虜伯第二大股東Cevian Capital和股東Elliott提出分拆這個工業巨頭,將公司轉型成為高科技企業集團。
彼時,這個激進的要求遭到了略保守的德國人的反對,蒂森克虜伯董事會和監事會一致否決了這個提議。
赫辛根認為,遵循融入產業鏈規劃的轉型計劃,注定不能激進。他曾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一味地分拆公司是沒有意義的。積極重塑公司結構不意味著簡單分拆公司業務。”
蒂森克虜伯與中國的業務往來可以追溯到1866年7月27日,克虜伯時任總裁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會見了中國第一個代表團。至今,蒂森克虜伯在中國下屬30余家生產企業、合資公司和代表機構,員工近1.8萬人,2016/17財年在中國區總銷售額約30億歐元。中國已經成為除德國本土以外蒂森克虜伯主要的戰略投資市場。
2016/2017財年,蒂森克虜伯總銷售額約43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