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0日,俄羅斯海軍驚爆了一個大新聞,結束赴敘利亞參戰后就返回摩爾曼斯克星星造船廠大修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差點沉沒。俄羅斯多家媒體已證實,當地時間10月30日午夜,正在保障“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大修的PD-50型浮船塢突然沉沒。
據當地媒體稱,該巨型浮船塢沉沒前,水箱的供電中斷,過量海水進入水箱,最終導致浮船塢沉沒。沉沒時,連帶導致船塢兩側的2臺起重機倒塌,其中1臺還砸中了正在修理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造成1名工人失蹤,3人受傷,所幸皮糙肉厚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沒有大礙,靠泊星星造船廠的船臺繼續進行修理。
那么,什么是浮船塢?浮船塢為什么會沉沒呢?
船塢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傳統意義的干船塢,原理很簡單,就在船廠岸邊挖出幾百米長、幾十米寬、十幾米深的“大坑”,然后用厚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坑底和坑壁,可以進行造船或船體水下部分的修理。給船塢注水后,打開船塢口的閘門,建造好或修理好的船只即可通過拖帶等方式離開船塢,完成建造或修理。
浮船塢則不一樣,浮船塢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工程船。它的構造特別,有一個巨大的凹字形船艙, 兩側有墻、前后端敞開,是一種構造特殊的槽形平底船。兩側的墻塢墻和塢底均為箱形結構,沿縱向和橫向分隔為若干封閉的艙格,有的艙格稱為水艙,用來灌水和排水,使船塢可上下沉浮,調節深度,以配合建造或修理的船舶。如果水艙調節不合適,過多水艙進水,的確可能會造成這種特殊工程船舶的沉沒。
利用浮船塢修船的原理并不算復雜。船舶要修船時,先在浮船塢水艙內灌水,使浮船塢下沉。當塢內水深滿足進塢船只吃水要求時,用設在塢墻頂上的絞車將待修船牽引進塢。同時,將待修船舶對準中心軸線后,四面系纜固定。然后,抽去浮船塢水艙內的水。此時,使船塢上浮,直至塢底板頂面露出水面。這樣,便可開始船舶修理工作。船舶修理完畢,用出塢時,操作程序相反,讓浮船塢水艙里灌滿水,浮船塢便沉下,修好的船舶自行駛出浮船塢。估計,此次俄羅斯的浮船塢沉沒,有可能就是電氣設備故障,灌水灌得“太猛”甚至“根本停不下來”,直接把浮船塢給灌沉了。
相比于干船塢,浮船塢在功能上區別不大,但優點是可移動且不占用陸地面積,布置更為靈活。此外,浮船塢既可用于分段總組、船舶維修等工作,也可幫助用水平船臺建造的船舶下水。當然,在費用和復雜性上也要更高。
此次出事的PD-50型浮船塢,是世界上最大的浮船塢,由前蘇聯“西方”設計局設計,瑞典負責建造。其承載能力高達80000噸,可以為蘇聯、俄羅斯現役的所有水面艦艇和潛艇提供維修和日常保養,最主要的目的是為蘇聯1143系列航母提供保障維護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擁有航母的國家中,只有前蘇聯/俄羅斯為航母準備了浮船塢這種“神器”,其它國家,包括美國和中國,航母大修都是在干船塢中進行的。這主要是俄羅斯航母主要駐扎地和造船工業基地摩爾曼斯克過于寒冷,如果使用干船塢,在冬季根本不具備注水條件。而且,據說船廠配套的鍋爐房等設施也不夠齊備,在干船塢內可能供氣、供暖條件也不完備。
不過,我軍在浮船塢上也有著令其他國家海軍羨慕的“神器”。2012年12月12日,由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6000噸級自航式浮船塢交付中國海軍,這是世界上第一艘自航式浮船塢,可以航行到出事地點,保障6000噸以下的驅護艦、軍輔船修理。這種“上門”式的修理能力,在保障靈活性上可比俄羅斯只能靠拖船拖帶的浮船塢強多了。
在接近北極圈苦寒之地的“庫茲涅佐夫”號。正是特殊的地緣條件決定了俄海軍必須要裝備8萬噸級浮船塢這樣的“神器”。
原計劃,“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的大修工作要持續到2020年,出現這樣的變故,大修工期肯定會延后,俄羅斯海軍又得過上一陣沒有航母的日子了。而且,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船塢,“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水下部分,比如說海底門等重要設備的修理就沒法進行,很可能會對整艘航母的全壽命周期產生影響。
幸好,此次事故只是浮船塢沉沒,航母只是輕微受損。不然的話,庫茲涅佐夫很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在造船廠就被擊沉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