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黃埔文沖雙喜臨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在黃埔文沖長洲廠區開工建造!
廣州打撈局插樁式搶險打撈工程船在黃埔文沖龍穴廠區開工建造!
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打造海洋科考重器
2018年11月1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開工儀式在廣州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院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南大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院士,以及來自中國船級社、中船重工708所,廣東省科技廳、廣東海事局,廣州市發改委、廣州市科創委,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重大科技任務局、廣州分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領導和嘉賓出席。
開工儀式上,黃埔文沖副總經理李曦表示,公司掌握了綜合科考船的核心工藝和關鍵技術,今后將全力以赴做好后續建造工作,按期、優質完成該船的每個節點。
中國船級社廣州分社副總經理蘇仰周對黃埔文沖今日雙喜臨門表示祝賀,并表示將一如既往、精誠合作,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添磚加瓦。
中船集團南大慶副總經理代表集團公司對黃埔文沖今日的開工表示祝賀,并寄望黃埔文沖能夠不負所望,建造精品,寄望日后能與中科院日后有更多的聯手合作。
中國科學院張濤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偲所長均在講話了強調了該船“填補我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完善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和中國科學院科考船隊功能序列”的重要意義,并希望船廠、設計院以此為契機,精誠合作,按時、保值完成建造任務,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做貢獻。
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是國家發改委立項的“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擔。總投資5.175億元,設計總噸3990,總長90.6米,型寬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5.5節,續航力為12000海里,定員60人,自持力60天。建造周期28個月,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
該船是一艘采用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種用途船舶,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全球航行和全天候觀測能力:
既突出地球物理專業調查功能,又能滿足物理海洋、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化學、海洋生物與生態等多學科綜合考察需求;
既能開展近海淺水區、大陸架、島礁區的科學考察活動,又能在深海大洋極端環境進行全海深的探測和取樣;
配置學科齊全的現代化船載實驗室,能現場進行多學科樣品處理與分析,并實現與陸基實驗室同步數據傳輸。
黃埔文沖公司具有豐富的科考船建造經驗,為了更好完成此次建造任務,公司抽調精兵強將,必將不負船東、不負國家所望。
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海洋科學考察極其重要的開放共享平臺。這一國家海洋科考重器的投入使用,對于提高我國海洋探測能力和數據樣品獲取能力,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油氣礦產和生物基因資源,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廣州打撈局插樁式搶險打撈工程船開工
該船為四樁腿液壓插銷式自升自航搶險打撈工程船,船長130米,型寬42米,型深9米,樁腿長90米,設計吃水6米,設計作業水深50米。全船主要由船體、4個圓柱式樁腿、4套液壓升降系統等組成,采用流線型船艏,方型艉部,全焊接鋼質船體。
該船艏部設生活樓和直升機起降平臺,艉部左舷設1200t繞樁式全回轉起重機。
該船采用全電力驅動全回轉舵槳推進方式,尾部設置了三個約3800kW的全回轉主推進器和艏部設置了三個約2000kW的艏側推裝置,用于本船航行、作業時定位。
該船具備DP2動力定位能力。
該船建成后主要用于廣州打撈局轄區海域及近海淺水水域應急清障和搶險打撈作業,具備起重、運輸、儲存及補給等搶險打撈作業支持功能,能夠完成打撈作業現場的設備吊運、小型沉船整體打撈、大型沉船輔助打撈、沉船貨物特別是危險品的卸貨和艙內存油卸載以及現場作業人員的生活支持等工作。還可用于近海風電場風機基座、支撐塔架、機艙及葉片的運輸和吊裝,兼顧海底管線維修、平臺維修、平臺生活支持和近岸各類結構物的吊裝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