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油工程)國際交流中心、數字化技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國際交流中心是中國海油及海油工程以濱海新區為依托開展對外國際合作的窗口單位,數字化技術中心是中國海油首家數字化研究機構。
海油工程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金曉劍與天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西南石油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六所高校簽訂了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聘請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的五位知名教授和三名海洋工程高端人才為國際交流中心特聘教授和特聘講師。
國際交流中心構建企業智庫、干部和國際化人才培養、企業國際關系維護等三大平臺,具有戰略研究、黨建研究、政策分析、培訓管理、人才開發、企業國際交流和海外社會責任履行等七大職能,努力建設集研究、培養、交流為一體的國際一流交流中心。
在企業智庫平臺方面,國際交流中心將結合國家政策引導、行業發展趨勢和集團整體規劃,開展前瞻性戰略研究,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智力支持和科學決策。
在干部和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方面,國際交流中心將持續加強內部培養體系建設,充分利用高校等外部資源,實現內部自建和外部共享的有機結合,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常態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企業國際關系維護平臺方面,國際交流中心將聚焦高層次、前瞻性的國際交流合作活動,切實履行應有社會責任,打造“安全、誠信、創新、人本、共贏”的企業形象,為企業全面國際化建設營造良好外部發展環境。
目前,國際交流中心已與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及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積極發揮共享中心的獨特優勢,充分利用高校和外部單位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課題研究、成果轉化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高水平合作,實現外部共享和內部共享的有機結合。
海油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于今年10月全部完成了數字仿真系統集成工作,建成了我國海洋工程作業領域第一家具備浮托作業仿真、吊裝作業仿真、水下作業仿真、駕駛作業仿真等綜合數字仿真技術研發與培訓服務的基地。
在2017年5月,重達12800噸的文昌9-2/9-3中心平臺上部組塊在南海西部海域成功通過浮托法完成海上安裝,這也是海油工程首次利用海洋工程數字仿真技術在海上浮托安裝方案的預演和人員培訓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
海洋工程作業尤其是深水海洋工程作業,具有高技術、高風險和高成本的特點,本次成立的數字化技術中心將仿真技術及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海洋工程方案論證、設計分析、生產制造、試驗維護、人員訓練等,可極大地降低海上施工作業風險,提高海上作業效率。
數字化技術中心將以數據為主線,數字化應用為基礎,立足已建成的海洋工程設計數據庫,融合工業大數據和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實現智能一體化設計、工程設計和管理集成研究、數字化工程移交,以更加高端的科技和開放的態度,實現我國海洋工程領域的數字化技術升級。
未來,海油工程國際交流中心、數字化技術中心將與先期成立的產品制造孵化中心,構建三位一體的高層次發展平臺,打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引擎,為全球能源行業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優質產品和技術服務,建成國際一流的企業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