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船舶產業演繹三國爭霸格局,中國船舶工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一躍成為總量上的第一造船大國,日本深耕細作、以靜制動,依舊是全球船舶工業的重要力量,韓國乘風造風、造船立國,穩居全球第一造船強國。
中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成為第一造船大國
中國船舶工業乘風而起,把握住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市場繁榮的歷史機遇,尤其是進入壁壘較低的散貨船市場異常火爆,中國造船發揮自身人力成本以及匯率低估優勢,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依托自身工業基礎和技術,加大產業發展能力投資,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動船舶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在金融危機之后,也抓住了船市的波段性行情,并借助國家拆舊補新的政策支持,保持了第一造船大國地位。
日本“深耕細作、以靜應動”確保其重要地位
日本作為傳統造船大國,面對韓國和中國的強力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守勢,其市場份額逐漸降低并穩定在20%左右,面對低迷的造船市場,日本船廠大力實施精益造船、批量建造散貨船以發揮效率優勢,并且其推出的節能環保型散貨船迎合了市場趨勢。另外,以散貨船運營為主的日本船東始終堅持在國內訂船,這也保證了其“深耕細作、以靜應動”經營模式的實現。
韓國“戰略引導、企業精進”成為“造船強國”
造船業是韓國最主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上世紀70年代船市大蕭條時期韓國公布《重化學工業化宣言》,把造船作為主導產業之一予以重點發展,提出“造船立國”。韓國通過多層次國家戰略引導和多元化政策扶持等持續加強對造船業的金融和技術研發支持,于20世紀初成為世界造船大國。新世紀以來,韓國瞄準世界海洋資源開發熱潮,并充分發揮造船優勢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一躍成為世界海工裝備第一大國。此外,企業家精神也是韓國造船業成功的要素之一,韓國一流企業集團提倡“最便宜、最優、最先”的“三最”經營策略也提升了韓國船舶工業的競爭力:第一,同樣的產品,必須最便宜;第二,價格一樣的產品,必須質量最好;第三,質量一樣、價格大致相同的產品,必須最先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