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30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造船工作組在巴黎召開會議,旨在討論制定國際規則,約束造船業公共補貼的做法。然而,在會上,歐洲、日本和韓國代表未能達成一致看法。在此情況下,OECD決定召開臨時會議繼續進行討論,著眼解決爭議。此外,日本和丹麥代表就韓國政府在11月底出臺政策支援中小型造船企業的做法再次表達了擔憂,認為這可能破壞市場公平競爭。
對于如何建立旨在防止對造船業進行財政補貼的國際規則,OECD成員國呼吁非成員國中國加入其討論。中國方面作出回應稱,如果建立國際規則有可能達成和解,則考慮加入OECD討論。但此次OECD造船工作組會議梳理出了日本、韓國和歐洲在制定國際規則方面的爭論點,由于觀點分歧較大,無法形成一致意見。
歐洲方面強烈反對政府補貼造船業的做法,認為應該制定包含船舶定價在內的國際規則,并認為除非所有成員國同意制定強硬的規則,否則無法推進討論。日本方面則認為,國際規則應該限制的是因政府公共補貼而導致船企進行低價搶單的行為,并且應該專門對船價制定機制進行研究。
韓國則表示,若要繼續進行國際規則的討論,則必須要求中國加入討論。據了解,OECD將在2019年3月舉行臨時會議再次討論規則制定事宜。
今年11月,韓國政府公布了《韓國造船產業活力提高方案》,旨在支持中小型造船企業發展。日本和丹麥代表認為,韓國政府提出的支持建造多達140艘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等措施,可能破壞造船市場的公平競爭。韓國方面則解釋稱,這些措施主要是為了緩解沿海地區船舶造成的空氣污染,不能被視為破壞市場競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