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韓國造船業來說是意義深遠的一年,自2012年將“世界造船第一”(以訂單量為準)的交椅拱手讓給中國后,時隔6年又重新奪回了世界第一的頭銜,雖然目前世界造船業依然處于不景氣狀態,但這仍然意義重大。
“再次站起來,成為世界第一。”這是現代重工2019年在公司內部選定的口號。意思是要走出不景氣的隧道,讓韓國在新的一年里成為世界第一的造船國家。雖然去年世界船舶訂貨量達到2007年頂點的28%左右,但仍然處于不景氣狀態。即使如此,2018年韓國造船業重新從中國奪回訂單量第一的頭銜,仍然意義重大。
2018年最后一天,大宇造船海洋巨濟造船廠的7個船塢(造船車間)也全部忙于造船。現代重工去年實現了132億美元(約146718億韓元)的訂單目標,比2017年度的訂單(99億美元)增加了近40%。12月31日,三星重工也接到了一艘價值2090億韓元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訂單,實現了2018年目標的80%。現代重工的相關人士表示:“雖然不及2011-2015年的平均訂單189億美元(約210073億韓元),但如果繼續保持這種增長趨勢,造船業很快就能迎來春天。”
韓國三大造船公司尤其在高附加價值船舶如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等市場嶄露頭角。去年全世界訂購的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共有59艘,現代重工集團承攬了其中24艘(包括三湖重工12艘),大宇造船海洋承攬了其中17艘,三星重工承攬了其中18艘。三星重工在去年的最后一天,也接到了1艘2090億韓元規模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訂單。
雖然造船業確實出現了反彈,但相關專家一致認為現在談完全復蘇為時尚早,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現代重工共同代表韓英碩、賈三賢(均為音譯)在新年講話中強調:“盡管訂貨市場還未完全恢復,我們就完成了目標,但仍然面臨確保造船工廠生計、改善造船收益等課題。”雖然造船公司正在減少人力、凍結工資,進行結構調整,但仍需進一步節約費用,特別是海洋成套設備領域預計仍將繼續苦戰。去年韓國國內造船廠獲得海洋成套設備訂單的只有現代重工一家,“國王碼頭”訂單的規模達4.5億美元(約5004億韓元)。某大型造船廠相關人士表示:“只有油價穩定,訂貨方才會考慮訂貨,但油價忽高忽低,似乎對海洋成套設備的訂貨產生了負面影響。韓國造船公司的人工費高也是阻礙訂單的重要因素。”韓國造船海洋成套設備協會常務鄭錫柱表示:“海洋成套設備的訂單情況非常不好。我認為,要想恢復,是不是還要等一段時間?”
目前韓國中小造船廠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韓國造船海洋器材工業協會常務姜在鐘(音譯)表示:“大型造船公司承攬了許多高附加值船舶的訂單,在新的一年里也會加快正常化速度,但與中國存在競爭的中小造船公司的困難將會持續下去。”接著他又說:“中小造船公司因為財政狀況不好,很難拿到海外訂單,而且散裝船等不需要太多技術力量的船舶,中國制造價格更加便宜,所以訂單都跑到中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