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韓國的造船產業正在復蘇。2012年,中國在這一行業超越了它,但在2018年,韓國企業的新訂單超過了中國。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月30日報道,這主要是因為韓國造船廠被視為建造更復雜運輸工具的領頭羊,尤其是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由于改進了開采方法,美國和加拿大天然氣產量不斷增加,從而推動了對液化天然氣船的需求。此外,韓國還擅長近海石油勘探和鉆井船。
報道指出,由于價格較低和質量逐步提升,總體上,中國仍處于全球造船業領先地位。但不斷加劇的勞動力短缺推動工資上漲,中國的價格已不再像過去那么低了。
從長遠來看,中國可以學會質量競爭,但這無法迅速實現。
報道稱,2012年,韓國輸掉了與中國長達10年的戰爭,沒有保住在造船行業的領先地位。由于全球航運市場長達5年的不景氣,2012年,韓國的船舶出口額下降了30%,至378億美元。在政府補貼的幫助下,中國的船舶出口額僅下降10.3%,出口總額為392億美元。中國政府還向造船廠提供了大量新的軍艦訂單,使造船廠獲得更多利潤,更能在價格上擊敗韓國。中國政府還向造船企業提供更多貸款,使造船企業能夠向客戶提供更好的信貸條件。
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發展造船業,這使得中國的造船企業能夠逐漸趕上韓國和日本。2009年,在噸位方面,中國超過韓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2009年底,中國造船廠承接船舶訂單達5496萬修正總噸(CGT),而韓國為5363萬修正總噸。因此,中國占世界市場的34.7%。2000年,韓國超越日本,在世界造船市場占據最大份額。
報道指出,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發展商船制造業。2006年,中國建造的商船占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當時韓國排名第一,約占三分之一。當時人們就認為,中國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占據首位。
報道認為,中國在商業航運的市場份額方面占據領先地位,部分原因是韓國造船企業的擴張變得更加困難。除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韓國對土地使用的限制也更多。中國還向外國買家提供慷慨的貸款條件,并為本國造船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從而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