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振華重工為中交一航局研制建造的自升平臺式碎石整平船“一航津平2”在南通下水,投產后將進一步鞏固我國在海底隧道基礎施工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作為超級工程深中通道的核心裝備,該船的設計、建造均實現了國產化,因其鋪設作業的高效率和自動化,被形象的稱為深水碎石鋪設的“3D打印機”。
南通市副市長吳永宏,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羌強,振華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連宇,中交一航局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濤,振華重工總裁、黨委副書記黃慶豐,中交一航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由廣君,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曉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陳偉樂等出席下水儀式。儀式由黃慶豐主持。
朱連宇在致辭中對相關單位在該項目中給予的支持和關心表示感謝。他表示,長期以來,振華重工與中交一航局依托雙方的品牌、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在多個項目上保持緊密合作,通過建項目、樹品牌、同進步、共發展,雙方互利共贏,實現中交集團整體利益最大化。此次下水的“一航津平2”自開工以來,振華重工依靠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嚴格的要求,不斷攻堅克難,最大程度確保船舶的建造質量,10個月順利實現下水,為項目的順利交付打下良好基礎。振華重工將精心打造這一核心施工裝備,為深中通道這一世界級超級工程提供裝備支撐。
由廣君在致辭中表示,“一航津平2”是我國第五代深水整平船,與“津平1”相比,該船在性能、規格、國產化程度等方面實現全方位超越,多項性能位居國際領先水平。未來,中交一航局將和相關方一起精誠合作,做好船舶建造調試等后續工作,讓國家重器在“超級工程”中再譜華章,同時也將進一步做好沉管隧道施工的技術研發、工藝優化與人才培養,推動我國跨海通道建設再攀高峰。
深中通道連接著珠江東西岸,是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打造的交通大動脈。作為世界級超大型“橋、島、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該工程的海底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具有“超寬、變寬、深埋、回淤量大、挖砂坑區域地層穩定性差”五大技術難點,工程規模和技術難度前所未有。
在海底隧道施工建設中,沉管基礎整平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施工工藝,而用于鋪設沉管管節的碎石整平船又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裝備。此前,振華重工為中交一航局建造的“津平1”服役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成功填補了國內此類船舶的空白,為國家工程提供了裝備支撐。與 “津平1”相比,“一航津平2”在性能、規格、國產化程度等方面實現超越,多項性能位居國際領先水平。
本次下水的“一航津平2”船體為世界最大,主船體為箱型“回”字結構,船長98.7米,寬66.3米,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型深6.5米,樁腿總長75米(可根據水深工況環境接長至95米)。鋪設范圍更廣,整平作業最大水深40米,在不移動船身的情況下,單個船位碎石鋪設整平作業范圍達2500余平方米,等同于6個標準籃球場;整平效率更高,整平速度較“津平1”提升了一倍,最高可達每分鐘五米;作業壽命更長,樁腿使用壽命長達2000小時。
除了硬件外,振華重工還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了施工管理系統的國產化。該系統相當于船舶的“大腦”,擔任作業的“總指揮”,包括設備控制、遠程故障診斷、船舶定位和監控等,協調各方同時運行,發出指令并接受反饋。不久,該系統將在深中通道現場,接受實際作業的檢驗。
該船于2018年7月開工建造,歷時5個月完成主船體分段制造和搭載。后續,該船將進入樁腿安裝和設備調試階段,預計今年7月抵達深中通道現場進行調試和交付。
南通海事局、常熟海事局、中國船級社、上海船舶設計研究院、中交一航局、振華重工相關負責人參加下水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