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現場會在浙江溫嶺舉行。會議研究部署了下一步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工作,為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漁船方面,安全、資源保護和環境治理、信息化將是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業界人士認為,漁業裝備企業應以這些重點領域為突破方向,進一步提高漁船裝備水平,拓寬服務海洋捕撈持續健康發展的空間。
守護安全責無旁貸
海洋漁業是高風險行業,漁業安全是必須堅守的底線。自2016年起,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6億元,對漁民老舊、木質漁船淘汰更新予以補助,3年共更新建造標準化漁船4600余艘,使我國漁船裝備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漁船裝備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提升了漁業防災減災能力。全國漁業安全生產工作卓有成效,已連續兩年實現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
不過,由于船東安全意識淡薄、部門監管能力較弱、鄉鎮屬地管理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等因素,漁業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今年以來,沿海多地接連發生漁業安全事故。4月1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為此專門發布了《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面對漁業安全生產對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提出的新課題,此次會議要求,要將堅持不懈抓好漁業安全生產,作為關鍵問題和打贏新時代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攻堅戰的一項重點工作,如不斷加大漁船安全裝備配備力度等。業界人士分析認為,當前,科技應用水平不高、安全基礎設施設備不足,是影響和制約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問題和難點問題。未來,提升漁船裝備安全水平將大有可為。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對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在此次會議上表示,從國際上看,對海洋環境和資源養護實施嚴格管控是大勢所趨;從國內看,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和近期中央組織的環保督查,都把資源養護和環境整治作為重點內容。
堅持漁船投入和漁獲產出雙向控制,是深化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的一條重要原則。此次會議要求,在完善海洋漁船“雙控”制度和配套管理措施的同時,加快推行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另外,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還將強化政策引導,有效延伸漁業產業鏈,帶動休閑漁業、海洋牧場、濱海旅游等多元化產業發展。業界人士分析,這意味著不僅“存量市場”仍有文章可做,助推漁業轉型升級的新領域也有機會。
環境治理也是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改革重點是加強漁港防污染設施建設,配套建設油污水、生活污水、固體垃圾等接收和處理設施;同時,加強漁船漁港污染監測和監管,建立漁船漁港環境監測網絡。這些都對漁船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強化信息化支撐
信息化是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的重要支撐。目前,全國漁船管理數據庫已經建立,漁船漁港監控系統建設啟動,漁業漁政綜合管理平臺也得到了完善。各地還加快升級改造了漁船通導裝備,完善了漁船動態監控系統,推動北斗終端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升級,布設近岸小目標雷達,漁船漁港監管信息化水平已有顯著提高。
下一步,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將強化漁船漁港信息化頂層規劃設計,全面開展漁船漁港信息化需求調研,制定漁船漁港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標準和技術規范,引導漁船漁港信息化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同時,著眼于漁船漁港管理信息化應用創新,在這項改革中還將整合建設業務綜合、上下貫通、開放高效、全國一體化的漁船漁港動態監管平臺,推進漁船配置衛星通信和船載視頻監控系統,保障船舶全時段全海域船位監控。業界人士分析,漁船漁港管理信息化領域仍有尚待補齊的短板,未來也將產生新的需求,這些都為相關企業面向漁船裝備開展信息化服務提供了機遇。
捕捉“盲點” 切準“痛點”拓展漁業裝備科技創新廣度
近日,一項用于遠洋漁船的蔬菜培育新技術在行業內引起廣泛關注,并即將在舟山地區部分漁船中推廣應用。在遠洋漁船上種植蔬菜并非新鮮事,近年來相關技術也不斷成熟,未來還有可能成為遠洋漁船的“標配”。這給漁業裝備科技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在漁業裝備科技創新通常聚焦的領域之外,仍然有一些被忽視的問題和需求值得認真探究,如何借助科技手段為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值得好好思量。
拓展漁業裝備科技創新廣度是完全有可能的。為漁業生產創造新的價值、提供新的服務,是漁業裝備科技創新的意義所在。除了困擾漁業裝備技術發展的難點問題,一些“盲點”在過去并未引起足夠重視,許多“痛點”也沒有得到解決。比如,捕撈作業中勞動力資源日漸稀少,人工成本日益高漲,如果將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嫁接”到漁業裝備上,將有效提高漁業生產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拓展漁業裝備科技創新廣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全面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漁業強國建設,是當前漁業裝備發展的新形勢。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安全生產等都對漁業裝備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全新的視角和方法著力補齊新發展階段中的“短板”,才能為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漁業裝備技術水平已有了極大提升,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完全有能力拓展創新的廣度。
要拓展漁業裝備科技創新廣度,首先應打破“畫地為牢”的思維定式。在傳統的漁業裝備技術發展領域,實現“高精尖”技術和設備的突破,對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固然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只要立足國內漁業發展實際,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也能形成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實用性創新成果,因此,創新的眼界完全可以更寬些。同時,還應加強跨行業、跨部門的交流與合作,集聚多方力量,讓未來漁業裝備科技創新的路子走得更廣,步子邁得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