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與母公司韓進重工完成破產清償,“一刀兩斷”之后,菲律賓乃至東南亞最大的造船中心蘇比克船廠(HHIC-Phil)雖然依舊設施完備,人員齊全,但卻就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東亞的造船巨頭們紛紛在“調整產能”,對蘇比克船廠幾無興趣。
但在近日,美國海軍卻通過其研究機構發布的雜志對外表示,不僅是現任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對蘇比克船廠“有興趣”,美國海軍也已經在積極評估收購蘇比克船廠事宜,并有意將其納入美國海軍的修船基地范疇。
從現狀來看,美國海軍的船舶維修能力不足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2020財年美國海軍共有109艘各型艦艇需要進入船塢保養/維修/現代化改造,但即便把美國位于全世界各地的基地船塢和浮船塢也算上,美國海軍也只有21條船塢可供艦艇整修之用。
考慮到艦艇入塢少則三個月,多則一年半載,這21條船塢顯然不夠用。除此之外,“瀕海戰斗艦”的大批量服役,也無疑對美國海軍的整備力量造成了巨大壓力:鋁合金制造的船體極易產生電化學腐蝕效應,經常入塢維修那是少不了的事情。
但無論干船塢這邊怎么叫苦不迭,國會安排下來的維修任務還是要按期完成。這樣一來,美國海軍的出路就剩下兩條:降低艦艇的出動強度和出動次數,或是在維修上“偷工減料”,壓縮工期和項目,總之保證船能開出去就行。
屋漏恰逢連綿雨。在現任美國政府的壓力之下,美國海軍的艦艇巡航出動次數不減反增,而缺乏休整和艦艇維修的惡果很快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簡單來說,在出動強度最大,但維修時間最短的第七艦隊,諸如“碰碰船”的事件頻繁發生。而在全球范圍內,曾經光鮮亮麗的美國海軍艦艇已經無一例外地變成了“廢土戰艦”,銹漬、銹斑乃至于大面積的掉漆比比皆是,一時間讓美國海軍有些顏面掃地。
既然里子和面子丟盡,美國海軍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購置造/修船設施來“補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結果,而蘇比克船廠無論設備還是人員,都屬于當今在售船廠的“頭一份”,被美國人看上也不算多奇怪——更何況蘇比克船廠本身就位于第七艦隊的管區之內,離周邊熱點地區僅有一步之遙,美國海軍若能將其納入囊中,必能改善第七艦隊眼下糟糕的現狀,更能在南海地區建立比以往更為穩固的存在。
但說來說去,美國海軍可能依舊是繞不過這個“錢”字:在這之前蘇比克船廠方面也和現代重工等造船巨頭有過接洽,但接手蘇比克船廠就要替其結清數億美元債務的條件瞬間就讓該廠成了“燙手山芋”,這還沒有計算該廠本身的收購價。
而美國海軍本身也面對著資金短缺的現狀:國內船塢和船廠的縮編正是源自于資金缺乏。航母建造、新一代核潛艇和航行任務維持都需要大筆資金,要讓美國人再多養一個員工數量達三萬之多的蘇比克船廠早已是天方夜譚——僅此一項負擔就能讓交易告吹,至于所謂“在南海邊上買個船廠”,最終不過是嘴上逞威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