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廣東造船工程學會與廣州智能無人船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聯合主辦的“2019船舶行業智能無人技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吸引了來自內地和香港、澳門海事界的數十名業內專家及企業代表參加。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智能無人技術的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有較好的產業布局作為配套支撐,廣東省科技廳已對省內智能無人技術的實驗室建設、配套資金、政策導向及產業布局做了相關規劃。為了促進地區船舶行業智能無人技術的交流合作,研討會圍繞智能船、無人船技術以及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技術進行交流討論,希望通過研討會搭建起區域內的船舶智能無人技術合作交流平臺,讓參與研發與應用的單位有機會相互了解,加強合作,取得共贏,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船舶行業智能無人技術生態圈。
廣東造船工程學會學委會機電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林洪山在致辭中指出,在智能無人技術領域,跨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學科交融前景廣闊。同時,智能無人技術的發展,對落實“中國智造2025”,促進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研討會圍繞智能無人船舶技術,交流了無人艇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智能船舶互聯網通訊需求與實現難點、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技術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日益增長的焊接需求與日益短缺的焊接人才的矛盾等話題。
與會專家認為,智能船舶已成為各大造船國家的“必爭之地”?!吨袊圃?025》將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包括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船舶設計、建造單位參與研制的38800噸智能示范船項目“大智”號在內的多個智能船舶項目,不斷推動我國船舶行業在船舶智能化領域的研究向前邁進。專家認為,智能船舶的發展應順應“綠色船舶”的發展潮流,分析通航環境、裝載量、吃水、主機功率(轉速)等因素與船舶營運能效指數(EEOI)之間的內在關系,在保證船舶安全和營運效率的前提下,通過優化控制船舶航速、裝載量、吃水、航線等,以最大限度降低EEOI指數。船舶行業應共建海洋科技工業智能體系,以智能配套服務智能生產,建造智能裝備,實現海事業的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