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水面生態漁業成為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和漁業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新熱點。作為我國漁業生產的重要“陣地”,大水面漁業的轉型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歷史時期。業界人士認為,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應抓住大水面生態漁業“破舊立新”的重大機遇,加快現代漁業裝備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與漁業的融合發展水平。
漁業改革發展新熱點
根據相關行業組織定義,大水面漁業是指從事內陸河流、湖泊、水庫等水域養殖、生產、加工、銷售及其他與內陸天然水域漁業相關的餐飲、種苗、物流、服務等活動的總稱。在我國,大水面漁業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河流和湖泊自古以來就是淡水漁業的主體。
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已成為實施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今年2月,農業農村部召開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專門對推進大水面漁業發展進行了部署,要求更加突出大水面漁業的生態屬性、美化效果、富民功能,把大水面生態漁業打造成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綠色發展的樣板。
農業農村部《2019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也要求,以大水面生態漁業為重點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組織成立國家大水面生態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出臺大水面漁業發展指導性意見,總結推廣大水面可持續利用模式。
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工作已經啟動。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牽頭舉辦了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領導小組集中研討會,明確了2019年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除《2019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相關目標和上半年已完成的工作任務外,我國下半年還將舉辦大水面生態漁業現場推進會和大水面生態漁業高峰論壇。
產業轉型發展更迫切
中國大水面漁業先后經歷了天然捕撈、人工增殖、集約化“三網”養殖和基于生態系統管理的生態漁業等發展過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由于“四大家魚”的繁殖成功,人們逐漸開始在大水面中放養“四大家魚”。到80年代,興起了在大水面中利用“網箱、網圍和網欄”的“三網”養殖。90年代后,規模化“三網”養殖的品種增加,大水面漁業的產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很多大水面成為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
但是,部分地區大水面漁業生產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對江河、湖泊和水庫過度利用,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和水環境破壞,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生物多樣性失衡,例如魚類資源小型化、經濟魚類資源衰退、沉水植被切斷生物洄游通道等。
大水面漁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隨著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不斷提高,近年來全國很多地方拆除網箱網圍、叫停水產養殖。一些地方簡單粗暴、一禁了之的做法,直接導致了產業發展的停滯、水域資源的浪費和水體水質的下降。大水面漁業的大量退出,甚至影響到湖區、庫區漁民的生活保障和社會穩定大局。
解決大水面漁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科學利用、創新機制、融合發展的新路,是發展大水面漁業的迫切需要。下一步,主管部門將推動研究制定大水面漁業增殖容量標準和技術規范,組織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推動出臺發展政策,促進大水面增養殖、捕撈、加工、冷鏈物流、休閑及旅游等業態實現有效融合。
助力綠色發展有機遇
在大水面漁業調整的關鍵時期,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完全能有一番作為。業界人士分析,與海洋中的捕撈、養殖生產不同,大水面漁業的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有著特殊的需求和特點。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可緊密結合自身專長和特色,實施工程與裝備方面的技術創新,進入這一新領域。
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需要加快現代漁業裝備技術升級改造。玻璃鋼漁船、電動船舶、節能型柴油機和新型漁船節能技術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加強跨領域的產學研合作,集成應用現代漁業新裝備、新技術,將促進養殖技術和基礎設施更新換代,朝工廠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此外,在大水面漁業中提升信息化水平,應用物聯網技術,推動智慧漁場建設,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根本要求。業界人士認為,隨著大水面生態漁業加工、冷鏈物流、休閑及旅游等業態的發展,相關技術、設施和裝備的需求將逐步釋放。一些船企和科研院所已有一定技術積累,可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動商業化應用。例如,休閑漁船已形成了高、低不同檔次產品系列,可以應用于各類湖泊、水庫。
生態環境修復和漁業執法工作同樣是大水面生態漁業中的重要一環。為修復水域生態環境,可以開展船載廢棄物及水處理系統裝備技術的研究,同時開發具有水域污染監測和處理、漁業資源增殖等綜合功能的船舶。另外,強化執法工作保障,維護漁業生產安全和正常秩序,也需要充足、可靠的漁業執法船舶。這些均為相關船企提供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