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韓國造船業兩大巨頭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的股權整合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據報道,現代重工已擬定在首爾設立新公司——韓國造船海洋,完成了股權整合的第一步。
韓國造船海洋的主要職能是負責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的新技術研發,以及統轄管理現代三湖重工、現代尾浦等造船企業。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權伍甲表示,將不遺余力地支持開展技術研發,以夯實韓國造船業的基石。據了解,該公司將投資建設擁有5000人的全球研發中心。
韓國造船業的“新名片”
現代重工與大宇造船海洋的股權整合,誕生了一家全球超級大型造船企業——韓國造船海洋。該公司將成為韓國造船業在造船業界的一張靚麗“新名片”,因為其代表著韓國造船業的整體實力,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造船能力和技術水平上衡量都是如此。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兩家大型船企股權整合組建的新公司不以“現代”或者“大宇”冠名,也是經過用心推敲的。冠以“韓國造船海洋”這一名稱,包含兩層意義:一是表明該超大型企業隸屬韓國,二是其業務涵蓋造船和海工裝備。此前,韓國國內沒有一家船企冠名“韓國”,所以這張“新名片”將會進一步提升韓國和韓國船企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
除新公司的命名有寓意外,韓國對于兩大船企股權整合的表述變化也頗有深意。起初,韓國造船業界、官方及媒體多用“現代重工‘并購’大宇造船海洋”的表述,但后來現代重工管理層帶頭使用兩家船企“合并”“結合”的表述,帶動著現在韓國國內也多以“合并”“結合”這一表述。傳統的表述“并購”,體現的是“大吃小”“強吃弱”,這對大宇造船海洋及其廣大員工無疑是一種自尊心層面的傷害,可能會對兩家企業今后高度融合引發心理障礙;而“合并”“結合”則體現的是兩者地位平等,即兩家企業攜手共同步入“韓國造船海洋”的新時代,這也是對韓國政府構筑韓國造船業和諧、共生共贏的產業結構的回應。
帶領韓國造船業走出不景氣
韓國造船海洋的最大股東是現代重工,持股28%;第二大股東是韓國產業銀行(KDB),持股18%。現代重工為韓國造船海洋定位的職能主要有兩項:一是總管船舶和海工裝備的新技術研究開發,二是統管下轄的造船企業,分別是現代重工、現代三湖重工和現代尾浦造船以及即將并入的大宇造船海洋。據了解,如果與大宇造船海洋的股權整合失敗,現代重工也不會撤銷新設立的韓國造船海洋。
據了解,船舶和海工裝備相關的新技術,是韓國造船海洋的最主要研究和開發方向。對此,權伍甲表示,現代重工管理層一致認為,全球造船業已經發展到了全新的階段,早已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轉變為以技術為導向的行業,原因在于技術對于在競爭中生存至關重要。韓國造船業應該去開辟一條不管造船市場如何“沉浮”都能穩定、持續發展的新道路,不能消極地等待市場的復蘇,而是應該推動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造船業,轉向以技術為中心的新產業;要順應節能環保型船舶、智能船舶和海工裝備的市場發展大勢,這一類船舶和海工裝備不管外部形勢如何波動,都會有穩定的市場需求。
“韓國造船海洋要勇于擔當,擔負起引領韓國造船業未來發展的重任,發揮克服造船市場不景氣‘牽引車’的作用,保持韓國造船業全球第一的地位,帶動韓國造船業實現第二次‘騰飛’,這是韓國造船海洋的使命。”權伍甲說,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要集中力量、加大投資,確保擁有企業獨自特有的優勢以及令同行無法超越的技術實力。
打造5000人的研發人才隊伍
權伍甲指出,人才是韓國造船業的未來,是造船業的核心。但是近年來,韓國造船業對高校人才的吸引力不斷下降,也減少了對畢業生的招聘,人才流失嚴重。韓國造船海工程裝備協會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從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韓國船企都停止了對大學畢業生的招聘工作,導致韓國國內主要海事大學的造船海洋工程專業和學科的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下降。2011年,這些高校的就業率高達75%,到2016年,則下降至45%。
這期間,現代重工雖然大量裁員減人員,但一直堅持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是韓國造船企業中唯一一家沒有停止高校畢業生招聘工作的企業。在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近5年的時間里,現代重工累計招聘了約850名員工。現代重工的一名負責人表示,從長遠、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來判斷,企業須擁有人才儲備,因此,該公司一直堅持招聘畢業生等人才,將其分配至企業的研發設計、市場經營等各部門。
如今,新成立的韓國造船海洋也將延續現代重工的做法,大力擴充研發人員的數量。目前,包括管理人員在內,韓國造船海洋共有500名員工。為培養造船和海工裝備的研發高端人才,韓國造船海洋將投資在京畿成南板橋新市區內建設全球研究開發中心,該中心的研發人員數量將達到5000人以上。“如果能夠確保先進的技術和質量,那么無論外部市場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獲得穩定的訂單。”權伍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