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一艘搭載著浙能全新混合式船舶脫硫系統的外籍集裝箱貨輪,取得國際權威機構——挪威德國船級社現場簽證確認,標志著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混合式船舶脫硫系統在外籍船舶成功投運,技術水平達到全球領跑。至此,浙能集團也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二家掌握該項關鍵技術的企業。
此前,浙能已在全球船舶尾氣脫硫市場上切下蛋糕,成為國內首個好望角型散貨船脫硫改造的總承包商。“如果說之前開式船舶脫硫技術讓我們進入了全球船舶污染物治理領域,那今天混合式船舶脫硫技術的成功研發及應用,讓我們真正從技術上實現了該領域的全球領跑。”浙能集團天地環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豪波這樣定位該項技術。
在張家港,地中海航運的巴努號集裝箱貨輪裝上了浙能技術的國產首套混合式船舶脫硫裝置
市場需求成為技術研發最大動力。之前的船舶脫硫技術采取開式系統,直接引入海水用于船舶脫硫后排回大海。為了盡可能減少對大氣和海洋環境的影響,浙能集團在原開式系統的基礎上研發混合式船舶脫硫技術,該技術也可不采用海水,而采用新增的反應介質。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核心設備脫硫塔采用非填料塔設計,屬全球首創,與填料塔相比系統更簡潔,性能更高效。
天地環保所屬邁領公司抓住市場客戶痛點,從實驗室論證到中試平臺驗證的技術開發,該公司只用了2個多月時間。最終該技術在商業船舶上成功應用,填補了國內該領域技術空白。邁領公司成立短短一年時間,簽訂海外船舶脫硫改造合同訂單額超4億美元,數量超100條,躋身行業全球前三。
這次船舶脫硫改裝造的現場選在江蘇張家港,“是浙江和江蘇兩省的產業優勢和海域優勢,讓我們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技術研發及生產制造優勢,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邁領公司負責人這樣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邁領公司抓住這一全新的戰略機遇,在江蘇設立分支機構,通過兩地“環保、船舶”技術人員的“跨界”協作,聯合開展船舶脫硫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逐步完善技術創新鏈,走出了一條合作、整合、自主創新并舉的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