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造船行業歷史悠久,近代造船工業從一無所有逐漸發展呈具有成熟產業鏈和完成工業體系的造船大國。在船舶行業產業鏈中,上游為原材料及船舶配套設施供應;中游為船舶總裝制造;下游為航運、維修等船舶應用及服務環節。我國水路客運、貨運量不斷增長,對我國船舶制造行業提出更大需求。
造船歷史悠久,產業鏈形態成熟
我國具有悠久的造船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就達到了世界頂峰,領先世界水平長達一千五百年之久。進入近代以來,從1865年清政府設立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廠開始進入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階段,但由于政治環境和國際因素,我國船舶制造業發展緩慢。建國以后,經過長達70年的發展,我國形成了完善的造船工業體系和成熟的船舶工程產業鏈。我國船舶行業產業鏈由上游的原材料及配套設施、中游船舶總裝制造以及下游船舶服務等環節構成。
船用鋼材企業實力雄厚,船舶配套設施結構復雜
上游主要是船舶制造的準備環節,包括原材料供應(主要是鋼材供應)、船舶配套設施供應等,船舶配套設施構成復雜,涉及軟件制造業、機械加工制造業、電子元器件制造業等多個行業。在船用鋼材方面,我國擁有12家主要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鋼生產企業及其24條生產線,這些企業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鋼總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0%。這24條生產線中,裝備精良的5000mm及以上寬厚板產線7條,4000mm及以上寬厚板產線7條,3800/3500mm產線5條,3500mm以下中板產線5條,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船舶配套較為復雜,可分為船舶動力系統、船用電力電氣系統、甲板機械、船用舾裝設備、船用通信導航系統、船舶自動化系統、艙室設備、壓載水系統、船用管系、專用設備等等。根據歐洲造船協會統計,推進動力系統、電氣及自動化設備、甲板機械設備、輔機系統等環節利潤價值較高。
總裝制造約占三成利潤,三大主流船型應用最為廣泛
根據歐洲造船協會統計,船舶總裝制造在船舶制造過程中約占30%左右的利潤。船舶總裝按照用途分可分為運輸船、工程工作船、漁業船等。運輸船又可分為客船和貨船,貨船主要包括干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冷藏船、滾裝船、LNG船、載駁貨船等,客船可分為普通客船、客滾船、豪華郵輪等。工程工作用船分為挖泥船、起重船、航標船、布纜船、測量船、破冰船、消防船、港作拖船等等。漁業船分為漁政船、漁船、漁業輔助船等。其中,應用最廣泛、商業船隊中噸位占比最大的是運輸船中的干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這三種船型也被成為三大主流船型。
客貨航運量同時增長,對船舶制造提出更大需求
隨著貿易方式向多式聯運轉變以及水運安全性不斷提高,航運客運量和航運貨運量呈同時增長趨勢。近年來,我國水路客運量整體呈上升趨勢,除2018年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逐年上升;水路貨運量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較大。2018年,我國水路客運量為2082億人;水路貨運量為69.9億噸。下游客貨航運量不斷增長,對我國船舶制造提出更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