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慣例,河南人于志過完正月十五就要來浙江了。但是,今年他想再等等看。
“實在是行情太差了。”作為一名有著12年從業經驗的貨船二副,他經歷過航運業的起起落落,而去年以來的行業情況更加糟糕。“堪比霸王級的寒潮。”于志調侃道。
航運業的低迷直接反映的是外貿行情的不景氣。新年伊始,不少受訪外貿企業已經對該年的出口市場感到擔憂。
受航運業不景氣影響的還有造船業,“接單難”“盈利難”現象將更加凸顯,無疑給浙江這個船舶制造大省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供需關系改善有限 海運價格旺季不旺
作為一家外貿出口企業的老板,孫健和航運市場經常打交道。
去年年底,他公司生產的童車從寧波港發往東歐、南美等地,每個集裝箱的運費約是1200美元。和前年同期出口相比,每個集裝箱的運費便宜了近一半。
“沒有辦法,行業不景氣航運公司競爭激烈,只能靠壓低運價、減少航班次數才能生存下去。”
事實上,按照以往,每年的年底都是出口旺季,早些年不少航運公司不僅提高運價,還會增收200—400美元的“旺季附加費”。但是如今面對持續低迷的行情,不但這筆附加費不用交了,海運價格也是降了不少。
航運價格現在這么低,說到底還是和船舶行業產能過剩有關。”于志分析道。而上海航運交易所最新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月度報告》也表示,1月,市場進入中國傳統農歷新年出運高峰,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總體需求出現回升,但受運力基數過大影響,供需關系改善效果有限,多數航線市場運價于月初大幅拉升后即逐周下滑。
例如,1月,中國出口至歐洲、地中海航線運價指數平均值分別為884.1點、909.5點,分別較上月平均上升14.5%、24.9%,但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32.9%、37.1%。
BDI指數慘不忍睹 跌至有編制以來最低
航運業在國內日子不好過,在國際上同樣也不景氣。春節期間,世界航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發布的2015年財報顯示,受國際油價暴跌、運價下滑及所處業務領域供需差距懸殊等因素影響,馬士基集團2015年業績不佳。
作為全球航運業的風向標,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可謂是“慘不忍睹”。該指數2月10日報290點,為1985年1月波羅的海交易所開始編制該指數以來最低。值得一提的是,該指數在2014年11月份開始下跌,當時指數還超過1000點。業內把本輪BDI指數不斷跳水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國際間貿易低迷的同時,新船交付量卻不斷上升,導致了運力過剩加劇。
春節前,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在接受專訪時也表示,從航運和船市發展的周期來看,分析近百年,特別是近50年的世界造船歷史,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造船行業也是周期性波浪形發展。
“這也是造船行業的特點,一旦全球經濟下滑,必然出現產能過剩。而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航運和造船市場也將走出低谷,造船產能過剩問題也會得到一定緩解。”
船舶出口受到直接影響 今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航運業低迷,受到直接影響的就是船舶出口。據杭州海關統計,2015年浙江省出口各類船舶211.8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4%。但是,面對提振乏力的航運市場,“接單難”和“盈利難”現象將更為凸顯,2016年船舶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去年,浙江省船舶出口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局面。”海關專家分析稱,2015年6月、7月分別出口26.8億元和29.1億元,為年內最高和次高。12月份,浙江省出口船舶19.3億元,同比下降35%,環比增長27.5%。
而船舶出口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2015年船舶企業迎來訂單集中交付期,造船完工量增加推動企業加快交船進度;其二,2014年浙江省船舶出口基數小,也使得2015年出口呈現較快增長態勢。
數據的增長并不能掩飾問題的存在。尤其是新接訂單下降幅度擴大,讓不少受訪船企感到不安。“訂單大量減少意味著后勁不足,許多船企可能要陷入無船可造的困境。”有受訪企業表示。
另外,訂單的下降也可能造成2016年計劃出口的數量不及2015年,特別是中小船企的處境愈發艱難。“造船行業新一輪洗牌不可避免。”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