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國內首艘甲醇燃料動力船艇“江龍號”在中山市江龍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龍船艇”)進行試航前調試。在2000多公里外,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教授密切關注著調試反饋的數據。姚春德告訴記者,將實驗室幾屆科研人員接力研發的“甲醇/柴油二元燃燒技術”首次成功運用到船艇領域,碳煙排放可減少50%-70%,標志著國產船艇使用“甲醇”燃料邁出關鍵一步。
綠色的“江龍號”長約40米,寬8米,型深2.7米,自重172噸。下水兩個月來,工作人員一直在進行試航前的參數調試,準備以最優狀態試航。“江龍號”是江龍船艇聯合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研發的試驗船,是國內首艘實現下水、具有“甲醇/柴油二元燃燒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燃料動力船艇。實驗數據表明,雙燃料模式之下,“江龍號”碳煙的排放可以減少50%至70%。
在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臺與“江龍號”動力系統一模一樣的機器正在運轉。姚春德告訴記者,遠在中山的試驗船如果需要解決參數問題,實驗室就可實時模擬運轉狀態并提供解決方案。這臺藍色的發動機主體是通用的船用柴油發動機,但增加了甲醇和空氣的混合裝置、甲醇控制單元、甲醇燃料供給系統等配件。簡潔的解決方案背后,是實驗室十幾年來不負使命不斷實踐的研發成果。幾屆科研人員走遍全國,收集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實驗數據,然后與玉柴公司共同研發內燃機,在實踐中解決了點火、排煙、配件防溶解等一系列甲醇作為燃料的實際應用問題。
記者通過實驗視頻看到,普通柴油內燃機機腔純柴油劇烈燃燒發出烈焰,而甲醇和柴油二元燃燒的火焰則因充分燃燒暗淡許多;在外部,傳統柴油動力船只突突冒出黑煙,甲醇動力船的排煙系統幾乎看不見煙。
甲醇作為燃料,綠色清潔,二元燃燒技術也較為成熟,但由于國家政策還未明確甲醇作為動力燃料使用,實驗室里的研發成果“墻內開花”但仍未實現“墻外香”。在實驗室的“老朋友”玉柴公司的牽線下,江龍船艇決定三方聯手在船艇領域開展試驗。歷時三年,“江龍號”誕生,邁出國產船舶使用“甲醇”燃料關鍵一步。
近年來,我國能源轉型深入推進,清潔低碳發展步伐加快,江龍船艇也在尋求動力轉型。江龍船艇副總經理龔雪華告訴記者,從國家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清潔能源動力船艇的研發是大勢所趨。我國“限硫令”已發布,對船舶海域內行駛硫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等提出控制要求。近年,江龍船艇明確將清潔能源船艇的研制開發列入公司的發展戰略。除甲醇燃料動力船艇外,目前還在進行電力驅動船艇、氫燃料動力船艇、風光互補動力船艇等新型清潔能源動力船艇的研發工作。
“甲醇燃料動力船艇前景可期。”龔雪華說,“‘缺油、少氣、富煤’是我國的能源現狀,而煤制甲醇的技術已非常成熟,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甲醇/柴油二元燃燒技術’也已經在汽車等領域開展試點運用,今年國家工信部明確支持甲醇汽車發展,這些都為甲醇燃料在船艇制造產業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2016年至2018年,江龍船艇連續三年的研發投入超過3000萬元,在清潔能源船艇、智能船舶、高性能船艇等領域開展研發。“綠色理念一直貫穿我們產品全周期。”江龍船艇技術總監方紅培介紹,作為全國首批“綠色工廠”,企業以推動產品設計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回收再生資源化為重點方向,通過集成創新技術,將風光互補發電、柴電電力推進、純電電力推進、清潔能源動力推進等新能源動力技術應用到船艇的設計建造中。
“下月初,我們將派團隊到中山參與‘江龍號’最后的調試工作,預計不久后可以實現試航。”姚春德說。
目前,國際海事組織的技術規范文件已確認甲醇作為船舶燃料,預計將來甲醇也將在我國船舶上推廣使用。在中山,江龍船艇計劃把“江龍號”作為母型船,完成試航后,將向客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