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南通中遠船務啟東中遠海工研發中心總體設計室主任管慶泉
管慶泉愛好騎自行車,曾經從晨光熹微的南通一直騎到暮色降臨的啟東。騎行,最初是對身體的磨煉,最終卻是對意志的挑戰,努力越久,就越不容易放棄。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自2007年起,在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進軍世界高端海工市場的征程中,管慶泉參與多個標志性圓筒型海工產品的設計工作,從一名普通的設計員成長為富有實踐經驗的資深海工設計專家,在8年的時光沉淀中,帶領出一支出色的青年設計團隊,合著企業發展的步伐奏響青春的樂章。
奮斗,是青春的底蘊
管慶泉2003年碩士畢業后,先在上海一家船舶設計院工作2年,又在新加坡一家知名船廠從事海洋工程技術設計工作。2007年,邁入而立之年的管慶泉加入中遠船務海工設計團隊,擔任“希望1號”項目的技術副經理。
“希望1號”是世界上第一座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儲油平臺。“世界首制”,意味著沒有可借鑒的先例。承接它的建造任務,是機遇,更是挑戰。從基礎設計到詳細設計,再到生產設計、試驗測試,整個項目建造全過程,管慶泉都親自上陣。海工項目的技術設計牽涉大量繁雜的設備,這對于后期的設備進廠及安裝調試關系重大。管慶泉利用工作之余,潛心研究,編制出一套簡單且行之有效的系統,保證最新設備文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每一位設計工程師的手中,也能把每一位工程師對設備的意見及時反饋給設備供應商,提升了設計效率和準確性。他用他的靜心學習、耐心沉淀,演繹著奮斗的青春歷程。
2009年11月,他的腕關節、腰椎以及頸椎出現嚴重的勞損,痛苦難忍去醫院就診,醫生囑咐要靜養,家人也勸他休息幾天。但他心中總是掛念著項目,躺在床上只休息了半天,就爬起來回到崗位上,接著便又跟著“希望1號”出海參與推進器安裝和試航。此類推進器海上安裝在國內尚屬首次,沒有任何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他帶病堅持在現場幫助生產人員解決技術問題,保證了8臺推進器的順利安裝。2009年年底,“希望1號”成功交付。后來,該項目設計和建造的關鍵技術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堅持,是青春的綻放
2009年,管慶泉擔任了第二座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鉆探平臺“希望2號”的技術經理。根據“希望1號”設計和建造的經驗總結, “希望2號”在“希望1號”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設計,平臺的整體布置更易于操作和使用,空間也能更好地被利用,同時大大節省電纜等的用量。2012年年初,“希望2號”成功交付,為后續“希望3號”和“希望4號”的順利建造,提供了成熟的技術設計和施工方案。“希望”系列鉆井平臺的成功設計和建造,標志著圓筒型海工平臺在中遠船務進入專業化生產階段。
2012年8月,公司承接了國內首個 浮式生產儲油裝置FPSO的總包項目——“希望6號”“丹納FPSO”項目。管慶泉當仁不讓,成為該項目的技術經理,負責主船體部分及公用系統的設計工作,并協調油氣處理模塊的各項設計。丹納FPSO將來工作的海域是英國北海,工作海況非常惡劣,因而設計標準很高,各項安全標準必須滿足UK HSE的要求,可以說是當時世界海工領域最“高大上”的產品。
勇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付出的艱辛也往往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希望6號”FPSO在設備選型、應力分析、3D數字化仿真建模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技術經理,管慶泉在項目起初的舉步維艱的日子里,背水一戰而承擔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只有他自己明白。然而他沒有給自己退卻的理由,而是憑著自己的沉著和堅定攻克一個個難關。
在油氣處理設備選型上,剛剛接觸FPSO的年輕設計師們都毫無經驗。每個設備的選型和采購都需要編制詳細的規格書,仔細列明所有的技術要求,不能有絲毫的遺漏和錯誤,否則會給項目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他帶領工程師們仔細翻閱所有的初始設備文件,分析系統的要求以及各種規范標準,提煉總結,形成正式采購規格書,并和船東討論定稿。船東對文件審核要求近于苛刻,每次會議都像一場高手博弈。經過多次的討論,管慶泉的認真和負責得到了船東的認可,只要有他在,船東就像吃了定心丸,放心不少。
管系應力計算分析更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丹納FPSO的管系建模要求高,只有通過準確的應力計算才能決定管系的走向及管支架的位置和形式。在船東團隊一再更換管系應力工程師,不斷地推翻已經達成一致的應力計算規格書,不斷地提出新的嚴苛得近乎不合理的要求的情況下,為了節約時間,趕上項目進度,控制項目成本,管慶泉全程參與討論,并據理力爭,敢于拍板,為管系應力計算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在大家對他表示敬佩的同時,他卻只是告誡自己的隊員,經驗和知識都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平時要細致的研讀項目的資料和各種相關規范及標準,多與船東溝通,了解船東的想法,這樣就能集思廣益,去偽存真,作出合理的、正確的、有利于項目的決定。
目前,“希望6號”7個大型模塊完成全部吊裝,項目進入掃尾階段。管慶泉和他的技術設計團隊,用他們的堅持,將他們的青春歲月無怨無悔的奉獻給中遠的海工事業,成就了一個個世界級海工產品。
凝聚,是青春的樂章
每一個重大的海工項目背后,都有一支強大的設計團隊,凝聚了無數幕后工作者的辛勤與汗水。作為一名技術團隊的帶領人,管慶泉深深明白只有提升團隊的競爭力,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戰勝困難。
在他的一百多人的技術團隊里,80后是主要力量。為了促進他們多學習、多思考,管慶泉對他們的工作要求非常嚴格,拿他自己的話來說:“技術是容不得半點含糊的。”在平時的管理中,他要求各專業設計人員遇到問題相互之間多溝通、學習,必須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把問題理解透徹。大家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對項目的銜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年輕的設計團隊的小伙子心里,管慶泉就是他們的大哥,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只要他在他們心里就有底氣。管慶泉本人也是毫無保留地促進技術團隊的整體進步,每當自己學到新的知識點都會第一時間群發郵件供大家學習,并且會在項目會議后與大家共同探討。在他的影響下,年輕的技術人員在不斷成長,很多人能夠獨當一面。
夜晚的燈光靜靜地照耀在已然成型的“希望6號”FPSO上,管慶泉和他的技術團隊依然在挑燈夜戰,“全國最美青工”“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并沒有讓他有絲毫的停留,而是讓他更篤定了前方的路。是中遠船務的海工事業成就了他的青春,而在世界航運市場不景氣的新常態下,他更選擇了堅守,選擇了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他看來,大環境的不景氣換個角度來看,也是梳理前期項目,總結經驗、形成好的機制的大好時機,有完善的體制引領,才能帶出優秀的團隊,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