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由中國船級社(CCS)檢驗的一艘32.5萬噸礦砂船“ORE YANTAI”號在武船集團北船重工命名交付。“該船從試航結束至交船階段,正處于疫情防控攻堅期,加之船舶交付時間緊張,為確保該船順利交付,我們利用視頻會議、郵件等方式與船廠和船東進行溝通交流,對相關問題一一進行落實,為船東提供了技術安全保障,最終‘ORE YANTAI’號在預計時間內交付。”CCS青島分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招商局工業集團旗下南京金陵船廠有限公司建造的一艘6500立方米乙烯運輸船計劃于2月下水,在此期間,金陵船廠需要加大建造、檢驗進度才能按時完成節點要求。對此,CCS江蘇分社在第一時間派出8名成員,前往船企配合開展工作,確保節點要求。
CCS建造處表示,當前,CCS國內新建船舶檢驗規模共有1625艘、1760.9萬總噸在建船舶,其中,開工船舶375艘、269.3萬總噸,安裝龍骨船舶902艘、1314.8萬總噸,下水船舶229艘、170.2萬總噸,試航船舶119艘、6.6萬總噸。在疫情防控階段,CCS一線驗船師不會停止為船舶提供檢驗服務,永遠24小時在線。
CCS建造處處長田偉表示:“按照各地方人民政府、疫情防控領導機構的部署要求,CCS各檢驗機構正常開展各項檢驗服務,我們不會因為疫情停止檢驗或拒絕客戶的檢驗申請,更不會因疫情降低檢驗標準。”
所有的申請,我們都會受理
“我們對客戶承諾,所有的檢驗申請,CCS都會受理。”田偉說,“檢驗工作會影響船舶建造合同的按期履行,作為國家船檢機構,也作為技術服務機構,我們絕對不能因為自身工作而影響船企的正常生產。目前,CCS共有201名負責新建船舶檢驗的驗船師在國內24小時待命。”
在疫情期間,CCS的檢驗工作主要面臨三大難點。首先,驗船師人力不足。CCS部分地區駐廠驗船師并非當地人員,出于疫情期間控制人員流動的原因,驗船師返回駐地后需要先進行隔離,且不能再隨意往返。這導致人力資源不能全部投入檢驗,這一矛盾在某些區域還較為突出。其次,交通不便。部分地區由于疫情管控原因,實施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包括公共交通限制等,造成驗船師往返駐在船廠的交通不便。目前,CCS通過單位配合開工作證明,使用私家車等多種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點問題。最后,物資緊缺。驗船師實施建造檢驗對口罩消耗較大,目前由于疫情原因,口罩較為緊缺,另外消毒液及酒精也比較緊缺,驗船師檢驗需接觸大量人員,對工作服等及時消毒較為困難。
在制定和發布《中國船級社關于疫情防控期間持續做好檢驗服務的通告》基礎上,CCS根據全國各地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地政府的疫控要求,對船舶現場檢驗的流程和方式進行了多樣化處理。
首先,在船企提出檢驗需求后,在現場檢驗/審核前,CCS各分社要開展雙向預評估測試,以確保疫控要求和船檢安全。在驗船師接到現場檢驗任務后,會及時與船廠聯系,了解和評估船廠已采取的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對于評估中認為船廠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或者認為現場檢驗疫情防控風險不可控的,會提醒并協助船廠完善疫控制度,以保障檢驗過程人員的疫控安全。與此同時,CCS也對自身對疫控安全的滿足性進行評估,確保不對客戶產生不利影響。在檢驗前,驗船師會認真查看評審內容,了解檢驗信息,策劃好現場檢驗的路線和需要接觸的人員,避免現場接觸過多人員。
其次,時刻牢記安全檢驗,優化檢驗過程,適當簡化流程,開通遠程檢驗,并在后期通過適當方式進行復檢。在實地檢驗時,CCS各分社嚴格落實防護要求,船檢員在途中和現場全程穿戴護目鏡、口罩、手套、工作服等防護用品,如發現船舶或場所出現疫情或被疫情管控時會及時離開并通知申請方。現場檢驗過程中,檢驗溝通盡量一對一進行,時刻保持安全距離,避免集體討論。對于檢驗中必須召開的會議,如檢驗前會議等,改為視頻會議(比如微信群的)形式。船廠也可提供拍攝照片、錄像、視頻及實時記錄等用于遠程檢驗。在后續驗證階段,CCS對于采用上述方式檢驗的項目,將繼續派出驗船師進行現場驗證(如抽取一定比例復檢,設備運轉查看,或關鍵點抽查和試驗等),以確保船檢質量。
最后,為防范疫情對建造合同履約的重大影響,在技術上,幫助船企開展預先的履行合同的影響分析,提供風險提示服務。田偉表示:“船舶建造的主要節點,跟國際、國內相關新法規、公約、規范要求的生效,有密切聯系。如果船期拖延,進入到新法規、新公約生效的時間節點內,那新船必須滿足新法規、新公約的要求,這就意味著船企要重新開展大成本的改造工程,甚至導致無法滿足的情況,存在重大的違約風險。”因此,CCS在做好服務的同時,也有義務提前告知船企最新的法規,主動梳理新的公約要求,預估風險。”
他表示,2020年8月1日起實施的《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20)》和2020年6月1日起實施的《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9)》都將對新船建造起到一定的影響,目前看,影響最大的是,按照SOLAS Ⅱ-1/3-10條(MSC.290(87)決議)明確的目標型船舶(GBS)的要求和執行時間,2016年7月1日以及以后簽訂建造合同,或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安放龍骨(如無合同),或2020年7月1日及以后交船的所有150米及以上船長的油船和散貨船(不包括礦砂船及兼裝船)(以下所指船舶均為此類船舶),必須符合GBS標準,以及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協調共同結構規范(HCSR)的要求。
據CCS建造處匯總的資料看,國內共有70多艘新船可能將面臨此類問題,即如果這批船受疫情影響不能按預期在今年的7月1日前完工并交付,則應滿足GBS要求。GBS標準是與原設計完全不同的規范體系,幾乎無法通過改造滿足,這種情況一旦發生,船廠必將面臨重大的合同糾紛,船東的船隊更新與運營也會受到重大影響。“我們要求各個分社每周提交報告,說明轄區內新船生產的情況特別是影響生產周期的重大異常情況,對于出現異常情況的,幫助船廠進行技術分析和協助船廠了解其中的重大訂購設備生產進度情況等。同時,我們正積極配合工信部、交通部共同起草提案,考慮向IMO提交,希望能為國內船企爭取主動,避免重大損失。”田偉說。
超效率,在線無紙化審圖
在一片繁忙的微信群溝通聲中,CCS廣州審圖中心在2月3日開啟了疫情防控期間在線無紙化審圖工作。
田偉介紹說,CCS社審圖中心包括各區域中心通過創新采用無紙化辦公的審圖服務模式,做到在辦公室和在家審圖一個樣,在疫情防控期間持續為客戶提供優質審圖服務。這是CCS對開展無紙化審圖、加速推進無紙化審圖流程的一次有效嘗試。目前,在線審圖已經在上海、大連、武漢、廣州等CCS各主要審圖機構相繼展開。
以廣州審圖中心為例,在CCS廣州分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的框架下,該審圖中心第一時間組建由中心主任及各專業小組長組成的廣州審圖中心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工作小組,制定了審圖中心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落實措施。
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在確保審圖質量的前提下,2月3日審圖中心決定臨時采用在線無紙化審圖模式,取消紙質文件流轉,全部采用郵件、微信、電話等方式進行流轉提醒,每個人都嚴格按程序要求在船舶檢驗業務信息系統進行登記、評審、派工、審圖、復核、會審、審批、蓋章、退審等操作。在復工前,每個工作人員都檢查了在家辦公條件,家庭電腦是否合適、網路是否暢順、是否有VPN、是否需要安裝審圖軟件等,審圖中心還梳理了超過15項近期重點審圖項目,確保重點審圖項目的退審進度。
年后復工的第一周里,該審圖中心一共完成了船舶審圖退審批次72次,超出正常上班的每周平均退審批次。不僅按計劃退審了重要項目圖紙,答復了船東關于項目進度的咨詢并進行了計劃安排,還及時回復了香港分社轉達的船舶問題的咨詢,評審了新加坡區域相關貨船的新造船審圖。為確保國際訂單的正常開工,還加急審批了某船結構圖。
遠洋漁船檢驗,遠程開展
據CCS漁船處統計,目前國內在建遠洋漁船有166艘,在建總噸位約9萬。CCS漁船處處長郁向東說,受疫情影響,大連、浙江等地遠洋漁船建造廠暫未開工,石島、寧德等地多數外地工人也尚未復工,且復工后多數需先進行隔離,因此建造進度較慢。除建造檢驗之外,疫情防控對于CCS營運檢驗等工作也存在一些影響。
對遠洋漁船的境外檢驗來說,部分國家和地區出于疫情管控的原因,限制了CCS驗船師入境,進而影響到驗船師及時進行登船檢驗。對此,CCS制定發布了《中國船級社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遠洋漁船境外檢驗工作安排的通知》,對于檢驗證書或檢驗到期但因所在國家或地區疫情防控的要求導致驗船師無法登船檢驗的情況,通過提交技術文件、照片及視頻等方式,確認船舶技術狀況,并簽發有效期3個月的臨時證書,避免船東證書失效影響遠洋漁船的生產作業。船東也可結合自身情況,調整檢驗的時間和地點,重新向CCS報送檢驗計劃,CCS將及時對檢驗安排進行調整。
2月8日,CCS漁船處就處理了類似案例,一艘中國籍遠洋漁船在基里巴斯修理過程中,接受基里巴斯海事部門港口國監督檢查(PSC檢查)。期間,PSC官員要求CCS對修理情況進行確認,但由于疫情防控原因,CCS驗船師無法取得簽證進行登船檢驗,于是CCS新加坡分社積極與PSC官員取得聯系并說明情況,同時通過微信視頻、照片等方式對船公司本次修理提供了遠程指導和技術支持,獲得了海事部門的認可,并未滯留該船。通過努力,驗船師克服了疫情防控期間難以登船檢驗的困難,繼續服務客戶。
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雖然明確未限制入境,但也提出了類似要求。目前,CCS大阪分社已經辦好手續,將于3月初赴法屬波利尼西亞執行檢驗任務,并且按照當地政府發布的疫情防控的信息通告,CCS驗船師將按照要求做好健康狀況檢測后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