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Edaily報道,韓國造船業上月將全球承接新船訂單量第一的位置讓給了中國。
與大量接受本國訂單的中國不同,到目前為止,韓國造船業還沒有承接到主力建造船型——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的訂單,也被認為是在接單業績上落后于對手的一個原因。
4月7日,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球新船訂單量比前一個月的57萬修正總噸(CGT)增長了26%,達到72萬CGT、21艘。其中,中國以65萬CGT(17艘,占比90%)的訂單量居首位,韓國以3萬CGT(1艘,占比4%)位居第二,日本以2. 9萬CGT(2艘,占比4%)位居第三。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各國累計接到的訂單量依次為中國的151萬CGT(55艘,占比65%)、韓國36萬CGT(13艘,占比16%)、日本18萬CGT(12艘,占比8%)。
截至今年3月,一直占據接單量首位的韓國造船業將第一的位置拱手讓給了中國。這是因為3月份中國國內的新船訂單量較多。實際上,3月份中國承接的大部分船舶(56萬CGT,占比88%)都是以油船、集裝箱船為主的本國訂單。但是,韓國造船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自己的主力建造船型——大型LNG船的訂單。如果卡塔爾、莫桑比克等大規模LNG項目開始正式招標,預計情況將有所改變。
從訂單的船型情況來看,3月份,蘇伊士型油船和阿芙拉型油船的訂單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50%和70%,達到12萬CGT和8萬CGT。相反,超大型油船(VLCC)、集裝箱船(51萬CGT)以及散貨船(7萬CGT)的訂單量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1%和79%。另外,韓國造船業建造的主力船型14萬立方米以上大型LNG運輸船在去年第一季度成交了14艘訂單,但今年截至目前還沒有一艘訂單。
截至3月底,全球手持新船訂單量比前一個月減少1%(104萬CGT),達到7330萬CGT,中國則小幅增加11萬CGT,達到2650萬CGT。相反,日本和韓國分別減少了5%和2%,為1049萬CGT和2074萬CGT。與去年同期相比,日本和中國的手持新船訂單量下降幅度分別為33%和14%,減少了10%以上,而韓國的下降幅度僅為5%。3月份,全球新船交付量為162萬CGT,比2月份減少了2%(3萬CGT)。韓國為47萬CGT,比2月份減少了31%;日本為58萬CGT,比2月份減少了10%;而中國為41萬CGT,比2月份增加了412%。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日本、韓國分別減少了50%、41%、36%。
另外,今年2月份,克拉克松新造船價格指數(Newbuilding Price Index)與上月持平,為129點。從各船型的船價走勢來看,LNG運輸船(17.4萬立方米)為1.86億美元,中大型油船(蘇伊士型油船和阿芙拉型油船)分別為6150萬美元和4850萬美元,與上月持平。大型集裝箱船(2萬至2.2萬TEU)從1.46億美元跌至1.4550億美元,超大型油船(VLCC)從9200萬美元跌至9150萬美元,散貨船從4950萬美元跌至4900萬美元。